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骨盆内测量

一、目的

经阴道测量骨盆内径,较骨盆外测量能更准确地测量真骨盆的大小。

二、适应证

孕晚期孕妇(通常在孕34周后),无阴道分娩禁忌证者,应在消毒外阴后进行。对身材矮小,可疑头盆不称,坚决要求阴道分娩者,尤其必要。

三、禁忌证

(1)无绝对禁忌证。

(2)相对禁忌证:有前置胎盘等剖宫产指征,无阴道分娩条件者。

四、操作前准备

1.人员素质要求

初级及以上职称。

2.环境要求

环境整洁安静、布置温馨、光线明亮,检查床旁应有屏风遮蔽以保护患者隐私。

3.物品准备

一次性检查手套及无菌手套、一次性垫巾、妇科棉签、外阴消毒包、0.5%碘伏或无菌石蜡油、骨盆模型、测量尺(皮尺或直尺)。

4.检查者准备

清洁双手并戴好无菌手套。

五、操作流程

(一)体位

孕妇排空膀胱,仰卧于妇科检查床或产床上,脱一侧裤子,垫一次性臀巾,两腿屈曲分开,呈膀胱截石位。规范消毒外阴。

(二)检查者复核检查手各条径线长度

临床上,通常检查者以自己的检查手作为“尺子”,内测量骨盆的3个平面的径线。需事先测量检查手的各条径线:包括示指+中指的宽度,中指指尖至拇指内侧缘距离,“拳头”宽度等(图3-1-17)。

图3-1-17 检查者复核检查手各条径线长度

(三)骨盆内测量径线

检查者面向孕妇,立于孕妇两腿之间,可用0.5%碘伏或无菌石蜡油润滑手套,以一只手示指、中指并拢伸入阴道,拇指伸直,其余各指屈曲。

1.对角径

为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岬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为12.5~13cm,此值减去1.5~2.0cm为骨盆入口前后径,称为真结合径,正常值为11cm。检查者一只手示指、中指并拢伸入阴道,用中指尖触到骶岬上缘中点,示指上缘紧贴耻骨联合下缘;另一只手的手指标记此接触点,抽出阴道内手指,测量中指尖至此接触点的距离(图3-1-18)。测量时中指尖触不到骶岬上缘时表示对角径值>12.5cm。

图3-1-18 测量对角径

2.坐骨棘间径

为两坐骨棘间的距离,正常值为10cm。方法为一只手示指、中指并拢伸入阴道,触及两侧坐骨棘,估计其间的距离(图3-1-19)。此径线代表中骨盆横径,若此径线过小则会影响分娩过程中胎头的下降。

图3-1-19 测量坐骨棘间径

3.坐骨切迹宽度

为坐骨棘与骶骨下段间的距离,即骶棘韧带宽度,代表中骨盆后矢状径。将阴道内示指置于韧带上移动,如能容纳三横指(5.5~6cm)为正常,否则为中骨盆狭窄(图3-1-20)。

图3-1-20 测量坐骨切迹宽度

4.坐骨结节间径(出口横径)

为两坐骨结节间的距离,正常值为8.5~9.5cm。将拳头置于两坐骨结节间,若能容纳,则坐骨结节间径>8cm,骨盆出口正常;若不能容纳,则坐骨结节间径<8cm,应用测量尺加测骨盆出口后矢状径(图3-1-21)。

图3-1-21 测量坐骨结节间径

六、注意事项

(1)检查前孕妇需排空膀胱,检查者注意和孕妇进行良好的沟通,解释检查的必要性,动作轻柔,注意孕妇保暖。

(2)测量器使用前需要校零,以避免误差。

(3)如男性医务人员检查,须有一名女性医务人员在场。

(梁伟璋 李映桃 黄俊巧 张梦琪) NPaLDQEZdLRNhu9DqHMm/NM5Nes/fgGFR0IzJTqBgGFn8j3bW9D4xG+p7cUiF5p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