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合创口边缘并保持稳定,消灭死腔,促进早期愈合。
(2)止血、重建器官结构或整形。
缝合模型,各种型号的丝线、编织线、缝针、持针器和镊子等。
1.持针方法(图2-9-1)
图2-9-1 持针方法
根据缝针大小和缝合要求选择合适的持针器,于持针器开口的前1/3处夹持缝针的后1/3弧处,针尖稍向上,回头线长度为持针器长度的1/3,缝线卡入持针器内。在缝合过程中持针器夹持缝针不晃动、松动及转向,不要将持针器满口扣上,一般扣1~2齿即可。
2.进出针方法(图2-9-2)
(1)术者左手持镊固定或提起所需缝合的组织,右手握持针器进行缝合。针尖对准进针点,运用腕力及臂力原位旋转持针器,并顺缝针的弧度刺入组织,经过所需到达的组织层面后,从对侧相应的对称点穿出。
(2)用镊子固定针尖,持针器钳夹针体,并顺针的弧度顺势拔出,打结完成缝合。
(3)垂直进针,垂直出针,进针边距和深度与出针一致,缝合深度大于缝合边距。
图2-9-2 进出针方法
1.单纯间断缝合
常用于缝合皮肤、皮下组织、腹膜等。进针时可以轻提起切口,针与创面切口平面垂直进针,针距1cm,边距0.5cm,收线时两手均匀用力。
2.间断水平褥式内翻或外翻缝合
常用于缝合浆肌层。
(1)间断水平褥式内翻缝合:距切缘一侧10mm处进针、2~3mm处出针,切缘对侧2~3mm处进针、10mm处出针,皮肤进针缝合仅穿过浆肌层,不穿过全层,缝线穿行于浆肌层与黏膜层之间,缝1针打1个结(图2-9-3)。
图2-9-3 间断水平褥式内翻缝合
(2)间断水平褥式外翻缝合:距切缘8~10mm处进针,穿过表皮和真皮,经皮下组织跨切口至对侧相应部位穿出。缝线与切口平行,距切缘1~2mm再进针,穿过皮肤,跨越切口至对侧相应部位穿出,最后与另一端缝线打结(图2-9-4)。
图2-9-4 间断水平褥式外翻缝合
3.间断垂直褥式内翻或外翻缝合
常用于缝合松弛的皮肤,可防止皮缘内卷。
(1)间断垂直褥式内翻缝合:距一侧切缘4~5mm处浆膜层进针,缝线经浆肌层与黏膜层之间,自同侧浆膜层距切缘2mm处出针,跨越吻合口于对侧距切缘2mm处浆膜层进针,经浆肌层与黏膜层之间,自距切缘4~5mm处浆膜层出针,打结后,吻合口内翻包埋(图2-9-5)。
图2-9-5 间断垂直褥式内翻缝合
(2)间断垂直褥式外翻缝合:距切缘5mm处进针,穿过表皮和真皮,经皮下组织跨切口至对侧于距切缘5mm的对称点穿出,再从出针侧距切缘1~2mm处进针,对侧距切缘1~2mm处穿出皮肤,由4个进、出针点连接的平面应与切口垂直,打结使两侧皮缘外翻(图2-9-6)。
4.“8”字缝合(图2-9-7)
常用于缝合腱膜、腹直肌前鞘及缝扎止血。
(1)内“8”字缝合:①第1针选择切口外5mm处进针,斜向对侧切口外5mm处出针;②平行于第1针出针点对侧切口外5mm处进针,斜向对侧平行第1针进针点出针;③第1针和第2针线头打结,呈内“8”字缝合。
图2-9-6 间断垂直褥式外翻缝合的缝线走向
(2)外“8”字缝合:①第1针选择切口外5mm处进针,垂直切口在对侧切口外5mm处出针;②同侧于距第1进针点约1cm切口外5mm处进针,垂直切口在对侧切口外5mm处出针;③第1针和第2针线头打结,呈外“8”字缝合。
1.单纯连续缝合
图2-9-7 “8”字缝合效果图
常用于缝合剖宫产子宫切口、腹膜、阴道黏膜,不适用于张力过大的组织。总是同一侧进针,对侧出针,助手收线均匀,对合整齐(图2-9-8)。
2.连续扣锁缝合
进、出针同单纯连续缝合,但在每次出针时将线交错固定,形成“锁边”的效果。此缝合方式闭合和止血效果好,多用于全子宫切除阴道断端的缝合(图2-9-9)。
图2-9-8 单纯连续缝合
图2-9-9 连续扣锁缝合
3.连续水平褥式内翻或外翻缝合
常用于膀胱、肠管以及子宫的浆肌层缝合。
(1)连续水平褥式内翻缝合:核心为同侧进、出针。切口顶端缝1针打1个结,距线结5mm处同侧进针,从一侧浆膜层穿过子宫肌全层或2/3肌层,再从同侧子宫肌壁黏膜层进针,浆膜层出针。缝线达对侧子宫壁,用同样的方法进针和出针,收紧缝线使切缘内翻。注意同侧进、出针点距切缘2mm,进、出针点连线应与切缘平行(图2-9-10)。
图2-9-10 连续水平褥式内翻缝合
(2)连续水平褥式外翻缝合:核心为两侧分别进、出针。适用于血管吻合或腹膜、胸膜的缝闭。切口顶端缝1针打1个结,距线结5mm处同侧进针,对侧对应点出针,对侧5mm处进针至同侧对应点出针,出针点连线应与切缘平行,距切缘2~3mm,收紧缝线使切缘外翻,如此连续缝合整个切口后打结(图2-9-11)。
图2-9-11 连续水平褥式外翻缝合
4.连续皮内缝合
图2-9-12 连续皮内缝合
核心为用镊子暴露缝合皮缘切口,皮内进针和出针(图2-9-12)。从切口顶端皮肤入针,真皮层皮下出针,一侧皮下组织进针,再从另一侧真皮层出针,锁扣3次成结;或从顶端一侧皮下组织进、出针,针距2~3mm,对侧对应部位进、出针,利用持针器打好固定结。接着从切口一侧真皮层进针,同侧真皮层距离2~3mm处出针,再从对侧对应点真皮层进针,对侧真皮层距离2~3mm处出针,进行连续缝合。缝合时注意一侧出针的位置一定要与另一侧进针的位置平行,以保证缝合的伤口平整。缝合到切口最后,进行收针打结(方式同起始结)。
用于残端或断端(阑尾残端、结扎时输卵管断端)的包埋,膀胱壁上的小孔、子宫壁上的小缺损及腹膜的缝合。
以拟包埋部位为圆心,行浆肌层环形连续缝合一周,结扎后中心内翻包埋,保证表面光滑,以利于愈合,减少粘连(图2-9-13)。
图2-9-13 荷包缝合
(1)保证伤口对合,促进愈合。
(2)根据组织解剖层次分层缝合。
(3)缝合不留死腔,防止积血、积液甚至感染。
(4)注意缝合针距和边距,兼顾美观。
(5)缝合保持适当张力,过紧或过松均不利于伤口愈合。
(6)根据不同的伤口,选择合适的缝合方式及缝线。
(冯健洋 李映桃 梁伟璋 黄俊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