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疫苗接种能否获得成功,不但取决于接种时疫苗的质量、接种途径和免疫程序等外部条件,还取决于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这一内部因素。接种疫苗后的机体免疫应答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学过程,许多内、外环境因素都影响机体免疫力的产生、维持和终止。所以,接种过疫苗的鸡群不一定都能产生较强的免疫力。近年来,一些免疫鸡群常暴发传染病,给养鸡生产造成了较大的损失。
(1)疫苗的质量。疫苗不是正规生物制品厂生产、质量不合格或已过期失效。疫苗因运输、保存不当或疫苗取出后在免疫接种前受到日光的直接照射,或取出时间过长,或疫苗稀释后未在规定时间内用完,影响疫苗的效价甚至失效。
(2)疫苗选择不当。某些鸡场忽视雏鸡免疫系统不健全、抵抗力相对较弱的特点,首次免疫选用一些毒力较强的疫苗,如选择中等偏强毒力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新城疫Ⅰ系疫苗免疫接种,这不仅起不到免疫的作用,相反还会诱导鸡群发病,造成病毒毒力增强和病毒扩散。
(3)疫苗间干扰作用。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抗原同时进行免疫接种时,有时抗原间会产生相互干扰或抑制,机体对其中一种抗原的抗体应答显著降低,从而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如同时接种新城疫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新城疫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等。
(4)疫苗稀释液。疫苗稀释液未经消毒或受到污染而将杂质带进疫苗,或随疫苗提供的专用稀释液存在质量问题。饮水免疫时,饮水器未清洗、消毒,或饮水器中含消毒药等都会造成免疫不理想或免疫失败。
(1)遗传因素。动物机体对接种抗原有免疫应答,在一定程度上是受遗传控制的,鸡品种繁多,免疫应答各有差异,即使同一品种不同个体的鸡,对同一疫苗的免疫反应强弱也不一致。有的鸡只甚至有先天性免疫缺陷,从而导致免疫失败。
(2)母源抗体干扰。由于种鸡个体免疫应答差异及不同批次雏鸡群不一定来自同一种鸡群等原因,造成雏鸡母源抗体水平参差不齐。如果所有雏鸡固定同一日龄进行接种,若母源抗体过高反而干扰了后天免疫,不产生应有的免疫应答。即使同一鸡群不同个体之间母源抗体程度也不一致,母源抗体干扰疫苗在体内的复制,从而影响免疫效果。
(3)应激因素。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神经、体液和内分泌的调节,在环境过冷过热、湿度过大、通风不良、拥挤、饲料突然改变、运输、转群等应激因素的影响下,机体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显著损伤T淋巴细胞,对巨噬细胞也有抑制作用,增加IgG的分解代谢。所以,当鸡群处于应激反应敏感期时接种疫苗,就会降低鸡自身的免疫能力,影响免疫效果。
(4)营养因素。维生素及许多其他养分都对鸡免疫力有显著影响。营养缺乏,特别是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族、维生素E和多种微量元素及全价蛋白质缺乏时能影响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免疫反应因此明显受到抑制。有试验表明,出现雏鸡断水、断食48小时,法氏囊、胸腺和脾脏重量明显下降,脾脏内淋巴细胞数减少,网状内皮系统细菌清除率降低等情况,即机体免疫能力下降。
(1)血清型。许多病原微生物有多个血清型,甚至有多个血清亚型,某鸡场感染的病原微生物与使用的疫苗毒株在抗原上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或不属于同一个血清型,从而导致免疫失败。
(2)免疫抑制性疾病。MD、AL、IBD、CIA和球虫等能损害鸡的免疫器官法氏囊、胸腺、脾脏、哈德氏腺、盲肠扁桃体、肠道淋巴样组织等,从而导致免疫抑制。特别是IBDV感染可以造成免疫系统的破坏和抑制,从而影响其他传染病的免疫。鸡群发病期间接种疫苗,还可能发生严重的反应,甚至引起死亡。
(3)野毒早期感染或强毒株感染。鸡只接种疫苗后需要一定时间才能产生一定的免疫力,而这段时间恰恰是一个潜在的危险期,一旦有野毒入侵或机体尚未完全产生抗体之前感染强毒,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造成免疫失败。
(1)饲养管理不当。消毒卫生制度不健全,鸡舍及周围环境中存在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在使用疫苗期间鸡群已受到病毒或细菌感染,这些都会影响疫苗的效果,导致免疫失败。饲喂霉变的饲料或垫料发霉,霉菌毒素能使胸腺、法氏囊萎缩,毒害巨噬细胞而使其不能吞噬病原微生物,从而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
(2)免疫方法不当。滴鼻滴眼免疫时,疫苗未能进入眼内、鼻腔内;肌内注射免疫时,出现“飞针”,疫苗根本没有注射进去或注入的疫苗从注射孔流出;饮水免疫时,免疫前未限水或饮水器内加水量太多,使配制的疫苗未能在规定时间内饮完而影响剂量。
(3)化学物质的影响。许多重金属(铅、镉、汞、砷)均可抑制免疫应答而导致免疫失败;某些化学物质(卤化苯、卤素、农药)可引起鸡免疫系统部分组织甚至全部组织萎缩,以及活性细胞的破坏,进而引起免疫失败。
(4)滥用药物。许多药物(如卡那霉素等)对B淋巴细胞的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能影响疫苗的免疫应答反应。有的鸡场为防病而在免疫接种期间使用抗菌药物或药物性饲料添加剂,从而导致机体免疫细胞减少,以致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
(5)器械和用具消毒不严。免疫接种时不按要求消毒注射器、针头、刺种针及饮水器等,使免疫接种成了带毒传播,反而引发疫病流行。
(6)免疫程序不合理。鸡场应根据当地鸡病流行规律和本场实际,制订出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特别在疫区,盲目搬用别人的免疫程序往往会导致免疫失败。
选择国家定点生产厂家生产的优质疫苗,到经兽医部门批准经营生物制品的专营商店购买疫苗。免疫接种前对使用的疫苗逐瓶检查,注意瓶子有无破损、封口是否严密、瓶内是否真空和是否在有效期内,有一项不合格就不能使用。疫苗种类多,选用时应考虑当地疫情、毒株特点。
根据本地区或本场疫病流行情况和规律,鸡群的病史、品种、日龄、母源抗体水平和饲养管理条件,以及疫苗的种类、性质等因素制订出合理科学的免疫程序,并视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疫苗接种操作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疫苗免疫效果的好坏。饮水免疫不得使用金属容器,饮水必须用蒸馏水或冷开水,水中不得有消毒剂、金属离子,可在疫苗溶液中加入0.3%脱脂奶粉作保护剂。在疫苗饮水前可适当限水以保证疫苗在1小时内饮完,并设置足够的饮水器以保证每只鸡都能同时饮到疫苗水。气雾免疫不能用生理盐水稀释疫苗,并保证雾粒在50微米左右。点眼、滴鼻免疫,要保证疫苗进入眼内、鼻腔。刺种痘苗必须刺一下就浸一下刺种针,保证刺种针每次都能浸入疫苗溶液中。用连续注射器接种疫苗,注射剂量要反复校正,使误差小于0.01毫升,针头不能太粗,以免拔针后疫苗流出。
调整鸡群健康状况,确定接种时间,接种疫苗前应对鸡群健康状况进行详细调查。若有严重传染病流行,则应停止接种。若只存在个别病鸡,应该将其剔除、隔离,然后接种健康鸡。对于怀疑有疫病流行的地区,可在严格消毒的条件下,对未发病的鸡只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免疫接种时间应根据传染病的流行状况和鸡群的实际抗体水平来确定。鸡只对抗原的敏感程度呈24小时周期性变化,不同时间内免疫效果稍有差异。清晨鸡体内肾上腺素分泌较其他时间少,对抗原的刺激也最敏感,此时疫苗接种效果最好。
必须对饲料进行监测,以确保其不含霉菌毒素和其他化学物质。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和各种疾病发生,合理选用免疫促进剂。在免疫前后24小时内应尽量减少鸡的应激,不改变饲料品质,不安排转群、断喙,减少意外噪声。控制好温度、湿度、饲养密度、通风,勤换垫料,饲喂全价配合饲料,适当增加蛋氨酸、复合维生素用量。接种疫苗时要处置得当,防止鸡群受到惊吓。遇到不可避免的应激时,应在接种前后3~5天,在饮水中加入抗应激剂,如电解多维、维生素C、维生素E等,或在饲料中加入利血平等抗应激药物,均能有效地缓解和降低各种应激反应。在免疫的前后2 天最好不使用消毒药、抗生素、抗球虫药、抗病毒药。合理选用左旋咪唑、卡介苗、干扰素等免疫促进剂,增强免疫效果。良好的环境卫生质量是提高免疫接种效果的基本保证。进雏前对育雏舍和所有用具彻底清洗消毒,进雏后经常进行带鸡消毒。
(1)5~7日龄。新城疫-禽流感二价油剂灭活苗皮下注射1~1.5羽份,新城疫Ⅳ +传支Ma5活疫苗点眼、滴鼻。
(2)13~15日龄。传染性法氏囊病活疫苗(毒力中等)饮水。
(3)19~21日龄。新城疫Ⅳ系活疫苗喷雾或饮水。
(4)24~26日龄。传染性法氏囊病活疫苗(毒力中等偏上)饮水。
(1)1~3日龄。马立克氏病液氨苗或冻干苗皮下注射1~1.5羽份,鸡传染性支气管炎H 120 或Ma5活疫苗饮水或喷雾。
(2)7~9日龄。新城疫Ⅳ系冻干苗滴鼻、点眼,新城疫禽流感多价油乳剂灭活疫苗0.3毫升/只,皮下注射。
(3)12~14日龄。传染性法氏囊病活疫苗饮水。
(4)20~22日龄。新城疫Ⅳ系冻干苗饮水或喷雾免疫。
(5)25~28日龄。传染性法氏囊病活疫苗饮水。
(6)45~50日龄。新城疫-禽流感多价油乳剂灭活疫苗肌肉注射0.5毫升/只,传染性喉气管炎活疫苗点眼,鸡痘冻干苗皮下刺种。
(7)80~90日龄。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活疫苗点眼,新城疫Ⅰ系冻干苗肌内注射。
(8)110~120日龄。新城疫-禽流感多价油乳剂灭活疫苗肌肉注射0.5毫升/只,新城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H 52 二联冻干苗饮水或喷雾免疫。
(9)160~180日龄。新城疫Ⅳ系冻干苗饮水或喷雾免疫。
(10)220~240日龄。新城疫-禽流感多价油乳剂灭活疫苗0.5毫升,肌内注射。
(11)300~320日龄。新城疫Ⅳ系冻干苗饮水或喷雾免疫。
(12)380~400日龄。新城疫Ⅳ系冻干苗饮水或喷雾免疫。
(13)450~460日龄。新城疫Ⅳ系冻干苗饮水或喷雾免疫。
需要注意的是,各鸡场可根据饲养日龄和疫病流行的具体情况及时对免疫程序进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