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天灸常见种类

天灸的种类按所使用的药物不同,可以分为白芥子灸、墨旱莲灸、细辛灸、甘遂灸、威灵仙灸等,现分别介绍如下。

一、白芥子灸

(一)方药

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麝香,姜汁调和。

(二)操作

《卫生鸿宝》载:“治冷哮法:白芥子净末、延胡索各一两,甘遂、细辛各五钱,共为末,入麝香五分,杵匀,调敷肺俞、膏肓、百劳等穴,涂后麻木疼痛,切勿便去,候二炷香足方去之。十日后涂一次,二次病根去。”现代,白芥子敷灸不仅应用广而且观察的样本数也大。以复方白芥子膏敷灸为主,其配方的成分虽各地有所不同,但基本上是由上述方药加减而成,且日趋规范与固定。

二、墨旱莲灸

(一)方药

墨旱莲适量。

(二)操作

用新鲜墨旱莲捣烂成泥状,挑取适量敷贴于穴位之上,用胶布固定。此法出自王执中的《针灸资生经》“乡居人用旱莲草捶碎,置在手掌上一夫,当两筋中,以古文钱压之,系之以故帛,未久即起小泡,谓之天灸。”现代运用不必强求必须用古文钱压在穴位之上和以故帛拍打,在敷贴后用手轻拍所敷贴穴位,以促进药物吸收即可。每次贴1~4小时,以局部充血潮红或起小疱为度。墨旱莲灸主要用于治疗疟疾等症。

三、蒜泥灸

(一)方药

蒜泥适量。

(二)操作

用蒜泥做灸治材料,直接涂敷患处或穴位。古代称此法为水灸,如《理瀹骈文·续增略言》云:“治痨病人未全虚者,水灸法:用白鸽粪、净灵脂、白芥末各五钱,生甘草二钱,研末。加大蒜五钱同捣,入醋化麝一分,摊脊上,皮纸盖一炷香。七日一灸。”今用此法又与古代略同。其一是单纯用蒜泥的方法,将紫皮蒜(生用)去皮捣成泥,敷贴施灸部位1~3小时,局部起疱,患者感觉灼痛,即取下。适用于虚劳证。贴合谷、鱼际可治喉痹;敷涌泉治咯血、衄血。其二是以蒜泥为主,随病情需要加配其他药物研末调和,敷贴于施灸部位,以起疱为度。如果配以斑蝥、白矾、冰片等,敷贴小儿太阳穴治高热惊厥,其效佳。

四、斑蝥灸

(一)方药

斑蝥、醋或甘油各适量。

(二)操作

取斑蝥适量研为细末,以醋或甘油调和,敷于穴位上。斑蝥(有效成分是斑蝥素)对皮肤、黏膜有发赤、发疱作用,刺激性很强,但其组织穿透力却较微弱,因此作用较缓慢,仅有中度疼痛,通常不涉及皮肤深层,所成的疱很快痊愈而不留瘢痕。每次敷贴以局部起疱为度。主要用于银屑病、神经性皮炎、关节疼痛等症。斑蝥有毒,皮肤能少量吸收,经肾排泄,肾病患者禁用。

五、细辛灸

(一)方药

细辛适量,醋少许。

(二)操作

取细辛适量研末,以醋调为泥状挑取少许敷贴于穴位。每次敷贴1~2小时。细辛灸主要用于敷贴涌泉治疗口腔炎或敷贴于神阙治疗虚寒腹泻、脾阳不足之证等。

六、吴茱萸灸

(一)方药

吴茱萸、醋各适量。

(二)操作

取吴茱萸研末,加入适量醋调和均匀,敷贴穴位上,用胶布固定。每日敷灸1次。吴茱萸灸主要用于敷贴涌泉治疗高血压、口腔溃疡及小儿水肿等。必要时,可取适量黄连研末加入调和成膏状,敷贴涌泉治疗急性扁桃体炎。

七、五倍子灸

(一)方药

五倍子、何首乌各等份,醋适量。

(二)操作

取五倍子、何首乌研末,加入醋调和成膏状,敷于穴位上,用胶布固定。五倍子灸可用于小儿遗尿症的治疗,于晚上临睡前将药物敷于小儿肚脐(神阙)上,次日起床时取下。 6lC6aGVKBUsL+M/nQEGfwK9KynnBpZDruEpP8A5ikP6QEu1bn9SE3i63Lgv31PA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