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灸所用的药材皆为生活中比较常见、常用的,取材方便,制作简单,行之有效。在操作及疗效等方面,具有简便性、高效性等优点,真正体现了中医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现简单对相关药物作进一步介绍。
【性味归经】 苦,寒。归肺、肾、大肠经。
【功能主治】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临床应用】 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咳喘,二便不利,风痰癫痫,痈肿疮毒。
【注意事项】 有毒。
【性味归经】 辛,温。归心、肺、肾经。
【功能主治】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临床应用】 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
【注意事项】 有小毒。
【性味归经】 辛,温。归脾、胃、肾经。
【功能主治】 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临床应用】 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虫积腹痛;外治湿疹,阴痒。
【性味归经】 辛,温。归肺经。
【功能主治】 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临床应用】 用于寒痰咳嗽,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治疗冷哮日久,可与细辛、甘遂、麝香等研末,于夏令外敷肺俞等穴。治痰湿阻滞经络之肢体麻木或关节肿痛,可配伍马钱子、没药、肉桂等,亦可单用研末,醋调敷患处。
【注意事项】 白芥子油对皮肤黏膜有刺激作用,能引起充血、灼痛,甚至发疱。皮肤过敏者慎用。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 活血,行气,止痛。
【临床应用】 用于胸胁、脘腹疼痛,胸痹心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扑肿痛。
【性味归经】 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功能主治】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
【临床应用】 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
【性味归经】 辛,微温。归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 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
【临床应用】 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呕吐,寒痰咳嗽,鱼蟹中毒。
【性味归经】 辛、苦,热。归肝、脾、胃、肾经。
【功能主治】 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临床应用】 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
【注意事项】 有小毒。
【性味归经】 辛,温。归肝、肾、脾、胃经。
【功能主治】 散寒止痛,理气和胃。
【临床应用】 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胀痛,痛经,少腹冷痛,脾胃虚寒气滞,脘腹胀痛,食少吐泻。
【性味归经】 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功能主治】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临床应用】 用于胸痹心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腹痛,头痛,风湿痹痛。
【性味归经】 辛,温。归脾、胃、肾经。
【功能主治】 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
【临床应用】 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膀胱、肾经。
【功能主治】 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
【临床应用】 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项强,风湿痹痛,肩背酸痛。
【性味归经】 辛、苦,平。归肺经。
【功能主治】 宣肺止咳,利咽祛痰,排脓。
【临床应用】 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音哑,肺痈吐脓,疮疡脓成不溃。
【性味归经】 辛,温。归心、脾经。
【功能主治】 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
【临床应用】 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血瘀经闭,癥瘕,胸痹心痛,心腹暴痛,跌扑伤痛,痹痛麻木,难产死胎,痈肿,咽喉肿痛。
【注意事项】 孕妇禁用。
【性味归经】 甘、酸,寒。归肾、肝经。
【功能主治】 滋补肝肾,凉血止血。
【临床应用】 用于肝肾阴虚,牙齿松动,须发早白,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阴虚血热吐血、衄血、尿血、血痢、崩漏下血,外伤出血。
【性味归经】 辛,热。归肝、胃、肾经。
【功能主治】 破血逐瘀,散结消癥,攻毒蚀疮。
【临床应用】 用于癥瘕,瘀滞经闭,顽癣,赘疣,癥病,痈疽不溃,恶疮死肌。治顽癣,《外台秘要》以本品微炒研末,蜂蜜调敷。治痈疽肿硬不破,《仁斋直指方》用本品研末,和蒜捣膏贴之,可攻毒拔脓。此外,本品外敷,有发疱作用,以治多种疾病,如面瘫、风湿痹痛等。
【注意事项】 本品有大毒,孕妇禁用。外用对皮肤、黏膜有很强的刺激作用,能引起皮肤发红、灼热、起疱,甚至腐烂,故不宜久敷和大面积使用。
【性味归经】 酸、涩,寒。归肺、大肠、肾经。
【功能主治】 敛肺降火,涩肠止泻,敛汗,固精止遗,止血,收湿敛疮。
【临床应用】 用于肺虚久咳,肺热痰嗽,久泻久痢,自汗,盗汗,遗精,滑精,崩漏,便血痔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皮肤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