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西方的牛痘接种术传入中国后,西方传教士开始在中国大规模建立教会医院、教会医学校,成立医学团体,译著医书,传播西方科学知识和西方宗教文化,即“以医传教”。在近代西医东渐的进程中,西方医学凭借显著的疗效和赠医施药,日益被中国民众所接受,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随着大批西医综合医院的建立、教会医院就诊人数的逐渐增多、西医医生需求量的加大,西医教育随之兴起。教会医院和教会医学校都是西方传教士传教的主要场所(表1)。
民国“寻常人胃”与“饮酒人胃(扩张充血)”西医教学模具
长48.4厘米,宽28.3厘米,高11.7厘米
木质
表1 西方传教士在广东的传医路径
郭雷枢医生在他的诊所中
乔治·钱纳利(1774-1852)绘
郭雷枢医生在澳门眼科诊所为中国病人治疗的场景。郭雷枢医生一手扶着老妇挂于前额的眼镜,面向他的中国翻译亚芬,请他向老妇传译如何使用眼镜。老妇坐着,在她膝下的儿子向郭雷枢递上谢柬。诊室的角落里还有一个包着眼的穷人在候诊。
伯驾创办的广州眼科医局(新豆栏医局)
博济医院
博济医学堂
夏葛女子医学院
柔济医院
柔济医院病房
民国上海仁济医馆英国合信著《西医略论》
长24厘米,宽15厘米,厚1.7厘米,一册
纸质
要使行医传教广泛传播,必须扫除语言障碍,西方传教士将西文医药书籍翻译成中文传授给华人。英国传教士合信以西方生理、解剖教材为蓝本,编译成《西医略论》《全体新论》,与《妇婴新说》《内科新说》《博物新编》组合成为一套完整的西医教科书《西医五种》。《西医略论》中附有大量手绘解剖图,展现了外科手术工具与西医的治疗方式,直观形象,便于读者理解。
1858年英国合信著《妇婴新说》
长19.8厘米,宽13.0厘米,厚0.9厘米,一册
纸质
民国合信著《全体新论》
长20厘米,宽13.2厘米,厚1.2厘米,一册
纸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