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pseudoangiomatous stromal hyperplasia,PASH)是一种间质肌成纤维细胞增生的良性病变。PASH可单独发生,也可与其他乳腺疾病伴发,后者更为常见。PASH多为结节状增生,也可以呈弥漫性增生。
PASH的病因未明,可能与雌激素作用有关。临床上主要见于女性,也可见于男性乳腺发育者。发病年龄从青春期到绝经后,青春期前少女和儿童少见。病程大多进展较慢,也有短期增大者。PASH病变需完全切除,否则有复发可能。PASH无恶性变。主要与下列疾病鉴别:①纤维腺瘤;②叶状肿瘤;③血管肉瘤;④错构瘤。
大体: 表现为界限尚清晰,无包膜结节,呈分叶状,直径为0.5cm~15cm。肿瘤切面均呈实质性病变,色灰白或灰红,无出血坏死,质韧,部分区域质地稍硬。
镜下: PASH多呈圆形或卵圆形的结节状,也可呈弥漫性增生。病变分布在小叶间与小叶内,常围绕小叶呈同心圆样排列,把正常乳腺组织或脂肪组织向周围推挤。瘤组织呈裂隙状的空腔相互吻合,裂隙由胶原纤维分隔而成,内衬梭形细胞,缺乏内皮细胞,胶原纤维可伴有透明变性。个别病例可见灶性钙化。高倍镜下见间质细胞丛状增生,但无非典型性与核分裂相,亦无出血坏死和脂肪浸润等恶性表现。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 肌成纤维细胞标志物CD34和SMA阳性,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和F阴性;S-100蛋白、CK、EMA、CD68阴性。
超声PASH的临床及超声表现比较多样,部分病灶难以区分良恶性。
病例1 女,43岁。发现右乳肿块1年余,伴轻微触痛。自觉近半年肿块明显增大。
专科检查: 右乳可触及肿物,约13cm,质硬,表面光滑,边界尚清,活动度较差。右侧腋窝淋巴结未触及。
病理诊断: (右)乳腺腺病,合并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PASH)。
详见图3-4-1a、图3-4-1b、图3-4-1c。
A.2D:右乳头下方可见一巨大等回声光团,形态尚规则,无明显包膜回声,内回声不均匀,可见片状稍强回声区及不规则形态无回声区。外上象限近腋窝处可见少许正常腺体回声,与该光团分界尚清晰。B.CDFI:等回声光团内部可见星点状血流信号。
图3-4-1a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超声图
A~C.MRI:右乳见巨大团块状异常信号影,范围约11.4cm×7.6cm,T2WI压脂相呈高低混杂信号(A),T1WI呈等稍高信号(B),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C),动态增强曲线呈线形上升型。
图3-4-1b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MRI图
A.镜下:乳腺组织,部分导管囊性扩张,管腔内可见分泌物潴留,部分导管上皮柱状细胞变性,间质胶原纤维明显增生,致密胶原和裂隙样间质内见相互吻合的裂隙样腔隙,腔隙衬覆梭形/扁平细胞,似内皮细胞;衬覆细胞形态温和,胞质少,核深染,未见明确核分裂象。B.大体:(右乳肿物)乳腺组织1块,大小13cm×11cm×5.5cm,切面灰白、灰红色,实性,质韧。C.外观:双侧乳腺不等大,右侧乳腺隆起,皮肤、乳头乳晕无变化。
图3-4-1c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病理及外观图
病例1为右乳巨大肿块,病史超过1年,近半年明显增大,结合患者年龄,我们首先需要排除叶状肿瘤。从超声图像来看,病灶是以乳头为中心、形态规则的等回声光团,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片状稍强回声及多个梭形无回声区;右乳边缘可见正常腺体回声,与该病灶分界清晰;这些征象与叶状肿瘤不符合。该病灶图像也缺乏恶性肿瘤特征,并且同侧腋窝淋巴结未见肿大,因此排除乳腺癌可能。最终考虑乳腺良性病变可能性大。
病例2 女,46岁。发现右乳肿块1个月,无不适。
专科检查: 右乳10点钟方向可触及肿物,约3cm,质硬韧,边界清,活动度好,无压痛,无皮肤粘连。右侧腋窝淋巴结未触及。
病理诊断: (右)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PASH),伴部分导管上皮普通型增生(UDH)及钙盐沉积。
详见图3-4-2a、图3-4-2b。
A.2D:右乳腺10点钟距乳头2.0cm处可见一大小3.5cm×1.4cm稍低回声光团,椭圆形,边界清晰,内回声不均匀,可见多个片状稍强回声区。B.CDFI:光团内部及周边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图3-4-2a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超声图
镜下:乳腺组织,呈结节状,小叶轻度增生,导管双层上皮结构存在;部分导管扩张,伴分泌物潴留,部分导管上皮普通型增生,部分导管内可见钙盐沉积,间质梭形细胞及胶原纤维增生,形成裂隙状,部分裂隙相互吻合形成血管样空腔,梭形细胞异型不明显,核分裂象罕见。
图3-4-2b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病理图
病例3 女,44岁。发现右乳肿块2个月,无不适。
专科检查: 右侧乳腺10点钟方向可触及约4cm肿物,质硬,表面光滑,边界清,活动可,与皮肤无粘连。右侧腋窝未触及淋巴结。
病理诊断: (右)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PASH);乳腺腺病。
详见图3-4-3a、图3-4-3b。
A.2D:右乳腺10点钟距乳头3.0cm处可见一大小3.8cm×1.3cm低回声光团,椭圆形,边界清晰,内回声不均匀,可见多个稍强回声区及散在强回声光斑。B.CDFI:低回声光团内部及周边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图3-4-3a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超声及病理图
镜下:乳腺小叶轻度增生;间质细胞增生伴胶原增生呈束状,可见较多纵行裂隙及相互吻合的裂隙样空腔,细胞短梭形,核异型不明显,核分裂象罕见。
图3-4-3b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超声图
病例2、病例3病灶图像相似,均为椭圆形,边界尚清晰,内回声强弱不均,无血流。符合乳腺良性肿瘤特征,与纤维腺瘤相似,但又有不同之处。纤维腺瘤病理上是腺体及纤维间质的增生,内部回声多表现为条索样改变,较少内部见片状稍强回声。病例2、病例3的肿块大小超过3cm,乏血供,Adler 0级。同等大小的纤维腺瘤大多数血供Adler Ⅰ~Ⅲ级。
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PASH)属良性病变,临床应重视其鉴别诊断。大多数PASH图像具良性肿瘤特征:如形态规则,边界清晰,结节少血供等。少数结节内部回声多样化、不均匀,有时难与恶性肿瘤鉴别。
PASH临床表现多为无诱因的触及肿块。肿块多数生长较缓慢,偶见增速较快者。肿块无压痛,乳房外观无改变。大结节型PASH结合病史容易与乳腺炎、乳腺癌区分。小结节型PASH常误诊为纤维腺瘤或错构瘤。但三者临床处理策略相似,若实在无法鉴别,建议超声诊断为BI-RADS 3类。
PASH尚需与病理上同属血管病变的血管肉瘤相鉴别。血管肉瘤为最常见的乳腺肉瘤,约占恶性肿瘤0.05%,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种。原发性较罕见,患者患侧乳腺常表现为红肿或瘀青样改变,类似炎性反应或外伤,继发性血管肉瘤常继发于乳腺癌放射治疗后。超声图像上乳腺血管肉瘤无典型肿块占位效应,病灶边缘与周围正常乳腺结构逐渐移行,无明确边缘。PASH患者常表现为无诱因的触及肿块,乳腺外观无改变,且超声图像常表现为边界较清晰的低回声结节。因此,根据图像特征及结合病史,两者相对容易鉴别。
(葛岩 王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