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穗腐病

穗腐病是水稻抽穗扬花期至成熟期发生的一种穗部病害。扬花期遇阴雨天气发病重,穗直立紧凑型品种较穗松散品种感病,粳稻或籼粳杂交稻较常规籼稻和籼型杂交稻感病。

【为害症状】

侵染小穗和整个稻穗,整穗或部分谷粒变黑。发病初期,上部小穗颖壳尖端或侧面产生椭圆形小斑点,后逐渐扩大至谷粒大部或全部。病斑初期为铁锈红色,逐渐变为黄褐色、褐色,水稻成熟时变为褐色或黑褐色。局部病穗有白色或粉红色的霉层,为病原菌层出镰孢菌的分生孢子(图1-7)。

图1-7 病穗变褐

【农业防治】

(1)防治上要优先选择抗病品种,淘汰感病品种。生产上建议选择散穗型(稻穗抽出后很快散开)、抽穗扬花期短的品种。

(2)种子处理,清除种子上的病菌,减少初侵染源,如用多菌灵、三唑酮、高锰酸钾等杀菌剂浸种。

(3)加强栽培和水肥管理,氮、磷、钾要平衡施用,施足基肥,适时施用追肥,酌情施用穗肥,增施有机肥。在水分的管理上做到“寸水活棵、中期浅水勤灌、后期干湿交替”,不宜长期深水漫灌。

【化学防治】

(1)防治穗腐病最佳施药时期是在水稻始穗前5~7天及破口期至齐穗期各打一次药。

(2)防治药剂:每亩选用24%噻呋酰胺悬浮剂15~20mL、30%苯甲·丙环唑乳油15~20mL、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45~60g或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24mL对水45kg喷雾。

(3)遇连续阴雨天需在雨前或阴雨间隙施药并加大剂量。 7OVd+mjw94QfHRiC4maV5u6j82OQS8djTZ/ccVv+OjS3e8ewBXAH486srfbHxIz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