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对牛大力化学成分的研究主要以其根部为主。Uchiyama等最早从牛大力75%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新的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和2个已知的紫檀烷类化合物。
王春华等在这个基础上,应用多种色谱技术对牛大力的根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核磁共振光谱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牛大力根的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高丽槐素、芒柄花素、3,4,2′,4′-四羟基查耳酮、圆齿火棘酸、(-)-丁香脂素、二氢去氢二愈创木基醇、5-羟甲基糠醛、 α -甲氧基-2,5-呋喃二甲醇、2,5-二羟基苯甲酸、豆甾醇、豆甾醇-3-O- β -D-葡萄糖苷、 β -谷甾醇、胡萝卜苷。
赖富丽等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牛大力藤叶片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测定,共鉴定了41个化学成分,分别鉴定为:甲基-N-乙基顺丁烯二酰亚胺、 α- 紫罗兰酮、香叶基丙酮、二氢猕猴桃内酯、月桂酸、肉豆蔻酸、黑燕麦内酯、肉豆蔻酸乙酯、植二烯、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邻苯二甲酸丁酯、新植二烯、十五酸乙酯、( E . E )-金合欢醇丙酮、软脂酸、棕榈酸乙酯、十七(烷)酸、十七烷酸乙酯、叶绿醇、亚油酸、亚麻酸甲酯、亚油酸乙酯、亚麻酸乙酯、硬脂酸乙酯、4,8,12,16-四甲基十七烷基-4-内酯、花生酸乙酯、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山嵛酸乙酯、二十四烷酸乙酯、2,2-二甲基-3-(3,7,12,16,20-五甲基-3,7,11,15,19-五甲基-二十一烷)环氧乙烷、角鲨烯、 δ -维生素E、 γ -维生素E、维生素E、8-5-麦角烯甾醇、豆甾醇、 γ -谷甾醇、羽扇-20(29)烯-3-酮、环阿屯醇、蒲公英甾醇、豆甾-4-烯-3-酮。
宗鑫凯等通过对牛大力根进行分离纯化,从牛大力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甘草素、高丽槐素、紫檀素、美迪紫檀素和高紫檀素。
王祝年等从牛大力根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4,4′-三羟基查耳酮、紫檀素、3′,7-二羟基-2′,4′-二甲氧基异黄酮、高丽槐素、豆甾醇、 β -谷甾醇、胡萝卜苷。
王呈文等应用多种色谱技术从牛大力根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紫菀酮、咖啡酸羽扇豆醇酯、二肽金色酰胺醇酯、顺丁烯二酸、7-酮基- β -谷甾醇。
王茂媛等从牛大力茎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2′,4′-三羟基查耳酮、高丽槐素、4′-羟基-7-甲氧基二氢黄酮、谷甾-5-烯-3,7-二醇、 β -谷甾醇、豆甾醇和 β -胡萝卜苷。
王呈文等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和重结晶等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纯化,从牛大力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羰基- β -谷甾醇、橙黄胡椒酰胺乙酸酯、紫菀酮、顺丁烯二酸、补骨脂素、N-甲基金雀花碱、咖啡酸羽扇豆醇酯、双去甲氧基姜黄素、香草酸、丁香酸、6-甲氧基二氢血根碱、甘草酸、( E )-3,3′-二甲氧基-4,4′-二羟基-1,2-二苯乙烯、五味子醇乙、7-羟基千金子二萜醇、苷松新酮。
陈德力等首次通过对牛大力根脂溶性成分的研究,分离获得3个根脂溶性提取物,分别鉴定出31个成分(主要为苯基衍生物和不饱和脂肪酸),57个成分(主要为苯基及其衍生物和不饱和脂肪酸)和50个成分(主要为苯基及其衍生物、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及其他种类)。
王茂媛等用索氏提取法和溶剂萃取法分别提取牛大力花苞、花朵和果荚的脂溶性成分,经GC-MS分析,从花苞脂溶性成分中鉴定出24个化合物,主要为烷烃和烯烃类化合物(52.00%)、醇类化合物(17.46%);从花朵脂溶性成分中鉴定出29个化合物,主要为烷烃和烯烃类化合物(60.64%)、醇类化合物(17.178%);从果荚脂溶性成分中鉴定出32个化合物,主要为烷烃和烯烃类化合物(32.56%)、苯基及其衍生物(22.46%)、脂肪酸类化合物(12.54%),其中6个化合物为共有成分。
沈茂杰等对牛大力的乙醇提取物进行色谱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 β ,11 α -二羟基-6(7),12(13)-二烯-乌苏烷、3 β ,11 α -二羟基-12(13)-烯-乌苏烷、异甘草素、美迪紫檀素、2′,4,4′, α -四羟基二氢查耳酮、2′,4-二羟基-4′-甲氧基查耳酮、高丽槐素、3′,4′-二羟基-7-甲氧基异黄酮、4-羟基-2′,4-二甲氧基查耳酮、2′,4′, α -三羟基-4-甲氧基二氢查耳酮、毛蕊异黄酮、8-羟基松脂醇、甘草异黄酮、3′,4′,7-三羟基异黄酮。
李程勋等采用回流法提取牛大力精油,并利用固相微萃取技术对样品进行采集,运用GC-MS对样品成分进行测定,结合计算机谱库和人工谱图解析对样品成分进行鉴定,共测得牛大力精油化学成分65种,包括醛类、醇类、酸类、烃类、酮类和酯类等化合物,分别为:植酮、反式-3-辛烯-2-酮、4-庚酮、3-壬烯-2-酮、2-甲基-3-癸酮、2-仲-丁基环己酮、甲基壬基甲酮、2-甲基-环辛酮、甲基辛基甲酮、对甲基苯乙酮、5-十二烷基二氢-2(3H)-呋喃酮、3-亚甲基-1-氧代螺环[4.5]癸-2-酮、1-(3-丁氧基)-乙酮、2-溴代环庚酮、2-壬酮、己醛、癸醛、壬醛、2-十一烯醛、( E )-2-辛烯醛、( E )-2-癸烯醛、辛烷醛、( Z )-2-庚烯醛、庚醛、十一醛、( E )-2-壬烯醛、苯甲醛、( E , E )-2,4-壬二烯醛、6-甲基-乙酰-2-烯-4-醇、1-壬醇、1-辛烯-3-醇、正辛醇、( E )-2-辛烯-1-醇、烯丙基正戊基甲醇、正庚醇、薄荷醇、1,2-苯二甲酸-双(2-甲基丙基)酯、水杨酸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己酸戊酯、棕榈酸甲酯、3-辛烯基-2,3,4,5,6-五氟苯甲酸酯、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甲酸戊酯、8-甲基-1-十一碳烯、正二十一烷、十四烷、9,13-环氧-7-烯、3-乙基-2-甲基-1,3己二烯、正十五烷、正十七烷、二十五烷、( E )-十二烷基-5-烯-4-烯烃、11-甲基三甲烷、2-环己基-环己烷、1-乙基-1-甲基环戊烷、己酸、壬酸、庚酸、十一烷酰氯、O-(3-甲基丁基)-羟胺、6-甲基庚基乙烯基乙醚、4-十八烷基吗啉、菲、2-己基-四氢呋喃。
除此之外,《中药大辞典》等书中记载牛大力根含有生物碱。据报道,张宏武等首次从牛大力根中分离制备刺桐碱对照品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刺桐碱含量的测定方法。牛大力的化学成分见表4-1。
表4-1 牛大力的化学成分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