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种植技术

一、栽培品种

目前,生产上根据植物形态主要分为两个品系:灌木品系(大叶种)和蔓生品系(小叶种)。两者在植株形态、块根大小等方面都有不同:灌木品种茎枝较硬,树形大,枝叶粗大,块根大多圆柱状或莲藕状;蔓生品种茎枝柔软,叶片细小狭长,块根圆柱状或梭形。

牛大力种植环境

牛大力种子

二、育苗技术

(一)繁殖方法、繁殖材料采集

1.繁殖方法

有性繁殖(种子繁殖)。

2.繁殖材料采集

果实10月中旬左右成熟,当果荚的颜色全部变黄但又没有裂开时将其采下。选择没有病虫害、生长势头良好、成熟期一致的单株作为母树,将采摘的果实摊放在通风干爽、空气相对湿度在30%~50%的室内,种子厚度要小于2cm,放置5~7天,果实干燥后,把果荚搓掉,选择质地均匀、籽粒饱满、不带虫卵的种子,置于8~12℃、没有光照的环境下阴干。

牛大力播种

(二)育苗地选择与整地

1.育苗地选择、苗床选择

选择排灌良好的平地、缓坡地、山地及旱田,特别是在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疏松、湿润、通气性好、不易板结的地块,pH为5.5~7.5的红黄壤土、砂壤土或黄壤土最适宜。

2.育苗地整地

经过深耕、晒土、细耙后,平整畦面,高15~20cm、宽1.2~1.4 m、长度根据场地具体条件决定。

3.营养杯的准备

选择直径3.0~5.0cm,长12.0~20.0cm的营养杯袋,装透气、透水的红黄壤土或微酸性的砂壤土,装好杯,横行按20~30杯袋排列,纵行依次排列,长度视育苗地的实际情况定。

(三)苗床消毒

用30%恶霉灵1 000倍液、95%敌磺钠300倍液或甲基硫菌灵1 000倍液等杀菌剂喷洒苗床消毒,15天后可进行播种。

(四)育苗月份

12月底或1月初。

(五)育苗技术

12月底或1月初,用50℃的恒温水浸种10分钟,再用自来水浸泡6小时,然后均匀播种在沙床上,沙床湿度以握在手中成团,触之即散为宜,同时沙子不宜过细。然后,在其种子上方再盖一层2.0~3.0cm湿细沙,保湿,拱棚上覆塑料薄膜,沙床温度稳定,种子露白后即可装营养杯。在每育苗杯表面放一粒露白种子,并以薄土盖住种子,淋足水,起拱棚,高约60.0cm,用塑料薄膜盖住,控制温度,到3月中旬至4月初去薄膜。

(六)育苗地管理

当幼苗生长到2~3片真叶时,要进行第1次修剪,增加幼苗的通风透光性,使其能出苗整齐。此后进行定苗,苗距控制在7~10cm,去除弱苗、病死苗、旺长苗,保留大小一致的幼苗定苗。

(七)育苗(出苗)标准

实生苗健壮,品种纯度≥98%,根系长到营养杯边缘,茎粗≥0.25cm,蔓生茎≤2条,苗高≥30cm,羽状复叶浓绿,没有病斑,无明显病虫害。

三、大田移栽

(一)种植地选择与整地

1.种植地选择

选择排水浇灌良好的平地、缓坡地、山地及旱田等,特别是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疏松、湿润、通气性好、不易板结的,pH为5.5~7.5的红黄壤土、砂壤土或黄壤土最适宜。

2.分区

根据地形和地貌分为若干小区,每小区30~60亩。

(1)道路 根据园地规模进行合理规划,园地内应设立主道、支道和操作道,主道宽3~5m,贯穿整个园地,便于大型车辆通行;支道宽2~3m,与主道相连,将园地划分为多个地块或小区;田间操作道宽约0.5m,与支道或主道相连。山坡地种植主道和支道以环形路设置为宜。

(2)辅助设施 园地应配套水池、配肥池、肥料堆沤场所及仓库等设施。选择地势最高处或便于灌溉处修建蓄水池、配肥池、配电房,配置抽水、灌水设备和过滤装置,根据地形地貌安装铺设水肥一体化管道,在每株树根处安装滴(喷)水口1个,水肥一体化按《NY/T 2624—2014水肥一体化技术规范 总则》的规定执行。

(3)排灌系统 园地周边、园内道路两旁应修建主排水沟、支排水沟和畦间排水沟,园内各级排水沟相互连通,并与园外排水沟相连接。主排水沟贯穿整个园地,支排水沟一端与畦间排水沟相连,一端与主排水沟相连。各级排水沟深度和宽度根据往年降水量而定。

在山坡地可沿等高线修筑等高梯田,梯田向内倾斜,内侧开沟。5°以下缓坡地可不修筑梯田,采用等高种植,并建立配套的排灌系统。

3.种植地整地

(1)整地 清除园地内杂草、石块、树桩及其他杂物。深翻土壤40cm以上,打碎、耙平,翻晒7天以上;重新耕作种植牛大力的园地可撒入70~80kg/hm 2 的生石灰,然后暴晒,防止土传病害的发生。

(2)起畦与施基肥 采用高畦深沟式,起高40~50cm、宽1.5~2.0m的畦面,两畦间留50cm的操作道。在畦中间沿畦走向挖深30cm、宽30cm的沟,在沟内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或商品有机肥3 000~5 000kg/hm 2 ,并均匀混入复合肥(15-15-15)2 250~3 000kg/hm 2 和钙镁磷肥750~1 500kg/hm 2 ,或石灰粉500~600kg/hm 2 ,施肥后整平畦面。起畦与施基肥应在种植前1个月内完成。

牛大力整地

(二)铺膜

选择使用期限在3年以上的环保黑色降解薄膜或防草地布,膜宽与畦面同宽。若地块安装水肥一体化系统则应在已施肥且安装滴水管的垄面上铺设薄膜,若未安装灌溉设施则施肥后直接在垄面铺膜,膜四周用防草膜钉固定。

牛大力铺膜

(三)移苗定植

1.定植时期

容器苗可长年种植,但以春末夏初和秋季为好,宜选择阴天或早晚阳光稍弱时定植,并确保植物水分需求。

2.种苗的要求

见育苗(出苗)标准。

3.种苗处理

配制30%甲霜恶霉灵(含甲霜灵5%、恶霉灵25%)水剂800倍液,将种苗及其基质完全浸泡在溶液中3~5秒,或用该溶液淋水,处理后尽快种植。

4.种植规格与密度

每畦种2行,行距约1m,株距0.8~1m,每亩种植600~800株。

5.种植方法

按照定植密度打穴,每穴长10cm、宽10cm、高10cm为佳。即先剪开长宽10cm左右的地布(膜),然后挖出10cm深的小穴。定植时去掉育苗容器,将种苗根部放入穴中,轻轻压实,并淋足定根水。

(四)田间管理

1.水分管理

定植后半年内应保持土壤湿润,干旱时在上午10点前或下午5点后浇水。种植半年后,若无严重干旱,植株无明显萎蔫,可不浇水。雨水过多时应及时排水,避免积水。

2.施肥

(1)肥料使用原则 施肥提倡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控制氮肥,增施磷肥、钾肥。肥料的使用应符合《NY/T 496—2010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规定的要求,根外追肥应符合《GB/T 17419—2018含有机质叶面肥料》和《GB/T 17420—2020微量元素叶面肥料》的规定。采用水肥一体化施肥方式的肥料应符合《NY/T 1107—2020大量元素水溶肥料》《NY 1428—2010微量元素水溶肥料》《NY 1429—2010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及《NY 2266—2012中量元素水溶肥料》规定的要求。

(2)施肥方法 种植20~30天后开始追肥,每株施富含磷钾的复合肥或牛大力专用肥20~30g,生长季节每2~3个月施肥1次,秋冬季每3个月施肥1次,用肥种类和数量与第一次相同。用水肥一体化系统浇灌,则每月施水肥1次,每株施浓度0.5%~0.8%复合水溶肥(15-15-15)溶液1.0~2.0kg,直接浇灌植株基部。

第二年每株施用浓度0.3%的复合肥(16-16-16)约0.2kg,浇灌植株基部,每2个月施肥1次,连施5~6次。第二年3—5月份施有机肥7 500~9 000kg/hm 2 和复合肥(16-16-16) 300kg/ hm 2 ,在株旁开环沟或开穴施下,施后松土培土,以促进块根生长。如果需要开花留种,则在开花初期和果荚发育期追肥1次。

从第二年以后,每2年施1次有机肥,施肥时期、用量及方法同第二年。种植2年后,每3个月叶面喷施0.1%的磷酸二氢钾溶液1次或灌根1次,采收前3个月停止施肥,且应根据土壤养分情况酌情施用微量元素肥料。

3.中耕、除草和培土

种植第二年起结合松土保墒除草2次,第一次在3—4月份,第二次在8—9月份,拔除植株周围的杂草,垄边及通道内的杂草可用锄头清除,尽量避免施用除草剂。

4.搭架与整形修剪

(1)搭架 当苗高达40~50cm时,开始搭架。选用长约1.2m的竹条或木条,采用“三角式”斜插固定或以“人”字形搭架、直立式直插固定等搭架方式。生产中也可采取修剪顶芽而不搭架的方式。整个种植期不搭设支架,仅保留1~2条直立生长的藤蔓,藤蔓上部保留3~5条侧蔓。

牛大力搭架

牛大力修枝

(2)整形与控花 第一次修剪在主蔓长约1.5m时进行,去顶,剪掉全部花蕾及部分侧蔓。第二次修剪在种植9~12个月后进行,剪掉从基部生出的侧蔓,仅留主蔓,可在主蔓高1m处留3~5条侧蔓。此时可去梢,控制侧蔓长度不超过1m,植株总高度不超过2m。第二次修剪后,于每年的现蕾期和12月份各进行1次全面修剪,对不留种植株应摘掉花穗,控制侧蔓数不超过5条,侧蔓长度不超过1m,并限制植株高度不超过2.5m。在生长过程中,可随时修剪较长的侧蔓。对留种植株,可保留侧蔓5~7条,每株花穗数不超过50个。在植株茎蔓长至80~90cm时,摘去顶芽;每年的6—7月份,在开花期时,将不需要留种子的植株花蕾剪除。 p+rwMX6Pn4yZDy5pohMox2ZavZzZo9BqlIuhngpAZ1cgAUt2IQcYvowxiEmAIh6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