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倡导整合针灸学

整合医学(holistic integrated medicine,HIM)是代表人类健康和疾病认识的集大成者,是将从整体及其各因素之间发现的理论整体与人体整体、自然和社会环境各因素之间疾病诊断预防中的经验整体进行相互对比、相互分析,两个整体共同作用、相互整合,从中找出最符合、最适合人体健康及疾病诊疗的最佳状态和最佳方案,从而达到最佳效果。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原第四军医大学)校长樊代明教授指出:整合医学是将医学各领域最先进的知识理论和临床各专科最有效的实践经验分别加以有机整合,并根据社会、环境、心理的现实进行修整、调整,使之成为更加符合、更加适合人体健康和疾病治疗的新的医学体系。整,即整理,是方法,是手段,是过程;合,即适合,是要求,是标准,是结果。这样做是顺应历史潮流、顺乎科学规律、顺合社会民意的,有历史和哲学的根据。

符文彬教授在针灸临床反思中提出:针灸临床体系有待完善,如经脉诊断规范问题,针灸的评估和评价,治疗手段、服务模式单一,解决疑难重症能力有待加强;针灸效应规律有待明确,如疾病的选穴规律、技术整合模式、针灸量化规律(包括针灸的量效、时效关系);如何形成针灸优化方案,整合针灸治疗疾病的应用规律;针灸临床的评价体系有待深化,缺乏针灸评估学;针灸机制阐述不明,研究成果的转化有待加强;针灸与其他学科融合定位不清晰等。

符文彬教授倡导整合针灸学是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进而阐明针灸效应及机制规律,构建完整针灸理论体系。对整合针灸学的概念明确定义为:整合针灸学是在针灸理论基础上,与各学科最先进的理论、工具及实践经验有机结合,形成针灸学新的理论体系,具有指导临床、提高疗效、阐明机制的现代学科。整合针灸学的内涵,不仅包括理论、治疗技术的整合,还应当包括针灸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针灸临床上出现的难点,为突破瓶颈提供新的思路。

符文彬教授对整合针灸学的构建设想包括:理论构建、临床构建、研究构建、人才构建和文化构建。为了解决针灸治疗疾病的难点,他提出了“一针二灸三巩固”的阶梯治疗模式,为针灸临床的发展添砖加瓦。

一、理论构建

包括针灸理论(经脉腧穴与生理学、病理学等整合)、针灸诊断(与影像学、细胞学、基因学等整合)、针灸评估(生理学、心理学、康复学等)、针灸治疗(针灸疗法之间、方案制订、生物效应规律)、针灸预防、针灸评价(数理化、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制定针灸治疗策略(疾病的管理)。

二、临床构建

包括针灸诊断中心、针灸评估中心、针灸治疗中心(痛症、脑病、内脏病症、妇科病等)、针灸评价中心、针灸预防中心。

三、研究构建

包括理论研究中心、针灸临床研究中心、多学科研究平台、大数据中心。

四、人才构建

包括整合针灸教材的编写、整合针灸教育的开展、整合针灸人才的培养、整合针灸人才团队的支撑。

五、文化构建

包括整合针灸文化的推广、整合针灸养生的研究、整合针灸推广平台的建设。

六、“一针二灸三巩固”阶梯治疗模式构建

研究表明,许多地方针灸的治疗模式过于简单,大多是单纯用毫针技术、三棱针技术、灸法技术、眼针技术、埋线技术等,单一的技术只能解决疾病的某一阶段或简单的病症,或较轻的疾病。如复杂的病症或病情较重的病症,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符文彬教授在整合针灸学的指导下,提出“一针二灸三巩固”的阶梯治疗模式,为解决复杂病症、疑难病、病情较重的疾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思路。如轻度疼痛性疾病,使用单一的针灸技术即可解决;对中、重度疼痛,使用单一的针灸技术只能缓解部分疼痛,且容易复发,若采用针刺毫针技术、灸法技术、耳针技术等“一针二灸三巩固”的治疗模式整合治疗,往往能达到较好的疗效。“一针二灸三巩固”的治疗模式不是单指毫针技术、灸法技术、耳针技术或皮内针技术的结合,而是根据病症、病情、辨证来选择合适技术的整合,形成治疗模式的创新。相关阶梯治疗模式还包括:①“一针二灸三巩固”的针灸治疗模式;②“一针二灸三推拿”的针推结合治疗模式;③“一针二灸三药物”的针药并用治疗模式;④“一针二灸三康复”的针灸康复结合治疗模式;⑤针灸阶梯治疗模式。

七、构建整合针灸学应注意的问题

主次要分明,应以针灸为主,其他学科为我所用;处理好整合与独立的关系,注意整合与保持针灸学独立性的关系,不要盲目整合,自我设定从属关系;注意整合的目的与重点。 /I/ACqRmScqyonyJTFQOYB5Vvz0FSR0jhO8F3mDor7FgkDxIxIcYvmEJuPZkp2U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