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发病率持续攀升,目前已经超过肺癌成为全球新增发病人数最多的恶性肿瘤,也是我国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每年新增超过20万人,因此如何预防和治疗乳腺癌是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同时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所关切的。
乳腺癌中医称为“乳岩”,其防治的历史超过了1 700年,祖国医学在乳腺癌预防和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很多宝藏值得去挖掘,笔者团队一直致力于这个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乳腺癌的产生是多种不良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乳腺癌的病因主要包括情志因素、饮食不节、冲任失调、经气虚弱感受外邪及先天禀赋不足等。从乳腺癌的发病来看,它是一个包括情绪异常等多种不良因素长期作用于机体的结果。现代医学认为,在乳腺癌的发病路径中,从乳房单纯增生发展到乳腺癌可能会经历数年到数十年不等,其中乳腺增生病阶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也是预防乳腺癌治未病的重要阶段。对于乳腺增生病的治疗,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科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疗效突出,取得了很多创新性的成果。中医认为,人处于天地之间,为天地之子,因此人体包括乳房在内的生理健康的保持及疾病的发生与大自然息息相关,这就是中医“天人合一”的理念。我们的研究显示月相的变化会影响女性乳腺增生病的发生及相关症状的变化,因此临床治疗乳腺增生病应考虑到月相变化的影响才能事半功倍;我们的研究同时显示乳腺增生病的发生及发展与中医“肝系统”的失调密切相关,治疗应该从肝论治才能提高疗效。在治疗手段上,除了辨证论治等中药内服的方法外,我们科室也采用中药膏疗、腕踝针、中药熏蒸等中医药外治法进行治疗,丰富了治疗手段,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乳腺癌的治疗以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等在内的综合治疗为主,这些治疗手段在为患者带来临床疗效的同时,也会产生一系列副作用,例如手术导致的上肢淋巴水肿,化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内分泌治疗导致的围绝经综合征、骨关节疼痛等,这些副作用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甚至影响疗效,如何改善这些不良反应就涉及乳腺癌康复的内容。笔者团队对此也进行了多年的努力,在本书中,我们系统梳理和总结了中医药在乳腺癌康复中的研究进展,重点展示了我们总结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内、外治方法:针对化疗导致的白细胞及粒细胞减少,采用补肾健脾中药内服,或中药内服联合灸法取得满意疗效;针对化疗相关胃肠道反应,采用中药热罨包、中药沐足或雷火灸的方法;针对癌因性疲乏采用乳康生血膏、火龙罐治疗;采用火针、引火归原法治疗化疗相关口腔溃疡;采用耳穴贴压治疗内分泌相关的围绝经症状;采用苍龟探穴法、温针灸治疗芳香化酶抑制剂(AI)相关骨关节症状;同时还探讨了八段锦、易筋经等传统功法的作用……这些行之有效的中医药方法,减轻了乳腺癌治疗相关的毒副作用,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
毛主席指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作为中医人,我们也是在向着这个目标努力的。本书的重点就是把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科长期在乳腺癌防治工作中应用中医药所取得的成果与大家分享,期待能够抛砖引玉,为推动乳腺癌的防治工作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