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神之活动取决于先天,与后天的关系甚为密切。若后天失调则元神失常,脑髓失用,最常见的表现即卒中。
中老年人有“多虚多瘀”的体质特点,卒中是中老年人之常见病、多发病。所谓虚,即“元气亏虚”。元气根于肾,肾中精气以受之于父母的先天之精为基础,又赖后天水谷精气的培育。只有元气充沛,心主血脉,肺主气,脾主运化,肝主疏泄,肾主水、藏精才能各司其职。一旦元气不足,心气、肺气随之虚弱,血行无力,肝失疏泄而气滞,则会引起血行不利,导致血瘀。故卒中的中医辨证应为“气虚→气滞→血瘀”,气虚无力鼓动为本,脉道不通是其标。卒中症状,如口眼歪斜,为半边脸无气,无气则半边脸缩小;眼部无气则不能睁目;半边嘴无气则口不能开、口角流涎;语言謇涩亦为气虚所致;大便干燥为气虚无气力催粪便下行;小便失禁为气虚不固。
卒中重症,风火痰瘀(郁)疫毒为其标,元气精血亏虚、清阳失用为其本,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治宜以补益精血元气、顾护元神清阳为主,重症昏迷患者,更宜以顾护清阳为要。因头为清阳之府,若正气亏虚,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则神识昏聩,脑窍闭塞发生昏迷。李时珍在说完“脑为元神之府,鼻为命门之窍”后,又紧接着说“人之中气不足,清阳不升,则头为之倾,九窍为之不利”。张锡纯也认为“若气之上升过少,又可使脑部贫血,无以养其脑髓神经,亦可至昏厥”。可见,“补益元气,升清开窍”可作为脑病重症神昏患者治疗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