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潜心科研,硕果累累

中医临床是基础,科研是促进临床发展,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方法。由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呈快速增长趋势,由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号称“第一杀手”。多年来,我十分重视临床科研工作。1994年,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刚刚成立,我就在省中医药管理局申请科研课题,对邓铁涛国医大师健脾、化痰法治疗高血压病进行研究,并于1997年获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奖。我所研制的治疗高血压的中药制剂复方芪麻胶囊和平肝胶囊于2002年在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为广东省第一批医疗机构制剂,经大量临床应用,效果肯定。其中复方芪麻胶囊还获得了国家中药新药临床批件。

由于中医文献中没有高血压的病名,我在长期临床研究中,发现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切入点是眩晕,这是从脑的病变来考虑的,明显不符合高血压心血管综合征的病理本质,这也造成中医药对高血压病存在概念不清、认识错误、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的现状。我从中医经典中找答案,发现《灵枢·胀论》中的脉胀的概念和内涵与高血压血管疾病的本质高度吻合,于是2009年首次对高血压的中医概念和内涵质疑,并提出用脉胀理论来解释高血压的病因病机、发病及演变规律、临床辨证论治规律。多年的研究,为我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脉胀理论夯实基础,并且我依据脉胀理论,创立了全新的“血脉辨证”法治疗高血压的诊疗方案,得到了国内外行业内专家的高度认同。我先后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论脉胀与高血压》《高血压中西医结合研究与临床》《中西医结合高血压研究新进展》《高血压病预防与康复》《名中医教你轻松降血压》等一系列作品,组建了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推出了“高血压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方案”在《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发表,开创了高血压中医理论创新研究的先河,推动了高血压中医理论和临床的学术进步。2016年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心血管病终末期出现的慢性心力衰竭,是引起老年人群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我通过大量的临床案例分析,发现心力衰竭患者其本在心,其标在肺,为心气先虚,肺水再郁,心肺同病,标实本虚之证,于是首创补心泻肺法治疗心力衰竭,取得了满意疗效,并研制了加味参附颗粒,在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为医疗机构制剂,造福一方百姓。先后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2项,数十年来,承担了10余项省部级以上临床研究项目,获得科技进步奖5项,出版专著11部,发表论文近50篇,研制注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4种,于2006年被选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im7pGXgDH6+uwfwvK9/g2xO4FZA0guyIu7SGqtfsGvL8mtd2PT7Fc7CwONKUW4H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