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国医药起源于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早在原始社会的人类生活中就已经有了医药活动。先民利用动物骨头、石器、木棒等来获取植物,采用砭石治疗疾病。人类逐渐发现了混合食物尤其是植物类,可以应对某些疾病,而且还发现不同食物搭配会对疾病产生不同疗效,从而减轻药物副作用。这为后面汤药治疗提供了一些原始的经验。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医理论主体成形,从巫医、道医到百家争鸣,中国医学伴随经济文化的发展及对大自然观察总结,发展出中医基础理论。从秦汉以前的《神农本草经》,到经典的《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以及后世医家的注解、中医理论、中药、方剂、针灸经络、专科典籍,这些久经沉淀的典籍名著及各式经验最终形成了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及各内、外、妇、儿等学科。

中医的整体观念强调人体内部是一个有机整体,与自然界、社会环境不能完全割裂。医者在治病过程中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同时强调了因个体的差异需要辨证施治。在中国医学历史的长河中,不同医学理论、不同地域、不同人文、不同气候背景下,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名医大家,逐渐形成了不同中医学术流派。但医学界大多为“一源多流”,他们互相影响,各自争鸣。主要流派包括地域流派、学术流派、世家流派。

“流”字,始见于春秋时期的“石鼓文”,其原义是指水的移动,后引申指流传、传播,品类、派别、等级;“派”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本义指水的支流,引申指一个系统的分支。唐代的张文琮《咏水》有云“标名资上善,流派表灵长”,此处“流派”指的就是本意。流派一词本义为水的支流,指学术、文化艺术等方面有独特风格的派别。宋代文学家程大昌在其《演繁露·摴蒱》中就提到:“摴蒱之名,至晋始著,不知起于何代,要其流派,必自博出也。”其中就使用流派一词,指摴蒱是古代博戏的一种。

岭南医学是当代中医学中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流派,其地域指的是今广东、海南及广西大部和越南北部等地区。岭南医学源起晋代,至唐代时期就有以岭南医学命名的论著,至宋代医家辈出,此标志着岭南医学日渐成熟,学术水平达到一定高度,从药学医方到内外妇儿及内外治法均有总结归纳。明清时期,岭南有名医家有数百人,医学著作更是涉及多方面,这些著作具有巧用当地药材,与当地气候结合,时方与经方并重,食药互补,并吸取外来医学文化元素的特点,逐渐形成岭南医学流派。伴随岭南医学流派的传承发展,逐渐出现不同分科,形成多线性发展的特点,如内科方面有国医大师邓铁涛的邓氏内科流派。邓氏内科流派以“脾胃虚损,五脏相关”“气虚痰瘀相关”“五诊十纲”等为核心学术思想,临床实践治疗心血管病症、脾胃相关病症、重症肌无力及养身方法。王清海教授继承国医大师邓铁涛辨证治疗冠心病经验,结合现代中医的诊疗思路,在当下心血管疾病成为致死致残的多发病的背景下,创立岭南心血管病温通学派,提出血脉辨证。他认为心系疾病是由于“多寒、多虚、多郁、多瘀、多痰”等病因病机,并导致动脉粥样硬化;采用温通法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基本方法,包括:温通、补虚、开郁、活血、化痰,并创立高血压脉胀学说,对其定义、内涵、诊断标准及治疗均做了研究,同时创立补心泻肺法治疗心衰,并从“心脾调治”各种心律失常。王清海教授著书立说,研发制剂,并获得国家级基础研究奖项多项,他的学说成为岭南医学的重要分支,对学术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王教授的弟子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李敏、黄培红新著的《王清海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荟萃》,我多次通读。该书共5个章节,从医家小传、学术思想特点及治疗特色、学生感悟、医案采菁、学术成就5个不同角度,介绍王清海教授的个人成才经历,以及主要的学术思想特点及经验。李敏、黄培红的跟师体会及两人对于王清海教授医案整理,将王清海教授从医40余年的临床经验及精华逐一展示。对于当前心血管疾病西医药物治疗普遍被认同的背景下,王清海教授多年的临床经验及学术研究成果包括创立岭南心血管病温通学派、高血压脉胀学说、补心泻肺法治疗心衰、从“心脾调治”各种心律失常更是具有学术价值,值得推广普及。

本书策划是对王清海教授个人经验赓续绵延,传承发展,在临床及教学理论挖掘均有重大意义。我相信该书的出版定可为“岭南医学”增新篇,惠及后人,王教授怀瑾握瑜,风禾尽起,我乐为之序。

ceOwWhc+chD8oUpOsFemRfKR9huWKgQSJozvKocsXrK3m8+ZhC1iMXD2SR23Pxf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