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部分/全草
别名│ 乌韭、雉鸡尾、孔雀尾、大叶金花草、小叶野鸡尾、蜢蚱参、石青苇。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达65厘米。根状茎短而横走,密生赤褐色钻状鳞片。叶厚草质,光泽无毛,披针形,长20~35厘米,四回羽状细裂;羽片15~20对,互生,斜展,卵状披针形,下部羽片由下向上渐次变小;小羽片斜菱形,末回裂片倒三角状披针形,顶端平截并有钝齿。孢子囊群边缘着生,每裂片上1枚或2枚。
分布及生境│ 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安徽、江西、广东、海南、香港、广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和云南;亚洲热带地区也有。生于林下或灌丛中阴湿地。
功用│ 苦,寒。清热解毒,利湿。用于感冒发热,咳嗽,扁桃体炎,腮腺炎,肠炎,痢疾,肝炎,食物中毒,农药中毒,烧烫伤,湿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