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部分/全草
别名│ 石韦藤、海金沙藤、吐丝草、鸡脚藤、爬古藤、洗碗藤、爬墙蕨。
形态特征│ 蔓生,攀缘,长达7米。茎纤细。叶近二型,薄草质;不育叶矩圆形,长7~8厘米,宽4~7厘米,单数羽状,羽片心形或卵状三角形,长1.5~3厘米,以关节着生于短柄的顶端,边缘有短锯齿;能育叶同形,长8~10厘米,宽4~6厘米,小羽片三角形或卵状三角形,也以关节着生于短柄上。孢子囊穗条形,每穗有孢子囊5~8对,排列于叶缘。
分布及生境│ 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香港、海南、广西、云南;印度、缅甸、菲律宾也有。生于溪边灌丛中。
功用│ 甘,寒。清热解毒,利水通淋,活血通络。用于热淋,石淋,血淋,小便不利,水肿,白浊,带下,带状疱疹,水火烫伤,皮肤瘙痒,跌打损伤,风湿痹痛,外伤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