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部分/全草、孢子
别名│ 金沙藤、左转藤、蛤蟆藤、罗网藤、铁线藤、吐丝草、鼎擦藤、猛古藤。
形态特征│ 多年生攀缘草本。根茎细长,横走,密生有节的毛。茎无限生长;叶多数生于短枝两侧,短枝长3~8毫米,顶端有被毛茸的休眠小芽。叶二型,纸质,营养叶尖三角形,二回羽状,小羽片宽3~8毫米,边缘有浅钝齿;孢子叶卵状三角形,羽片边缘有流苏状孢子囊穗。孢子囊梨形,环带位于小头。孢子期5-11月。
分布及生境│ 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台湾、广东、香港、广西、湖南、贵州、四川、云南和陕西等;日本、斯里兰卡、爪哇、菲律宾、印度、澳大利亚也有。生于山坡草丛或灌丛中。
功用│ 甘、咸,寒。清利湿热,通淋止痛。用于热淋,石淋,血淋,膏淋,尿道涩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