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探索之旅

大家都感受到病人的作品对健康人的影响是如此直接而强烈,身为中国人的我,更是受到这个现象的冲击。然而,我却有着一种豁然开朗的领悟。

这让我想起在中国美术史中,常提到画作本身所透露出来的“气”可以直接让人接收到。书中曾记载有人感受到作品的“杀气”,而那正是一个杀人者的画作,中国人相信作品确实能显现一个人的内在性情。因此,在中国画里被选来作为临摹的作品,此作品画家的人品必须重于一切。

当我从临摹病人的画中,感受到与临摹中国大师作品截然不同的效应时,才重新检视自己学习中国艺术的历程,思考东西方艺术的差异,开始思索中国传统艺术里的“临摹”,或许藏有更深的含义,未必是毫无创意。

所谓的“基本功夫”,或许在临摹过程中,锻炼的作用已然存在,只不过这些功夫不是为了储备创作的技术,更不是为了在将来创造出伟大的画作。它强调的是“当下”,更注重在那一笔一画挥毫之间,去创造一个更有修养的“人”。其实真正的“作品”不在图画本身,而是那个画画的人!

中国艺术讲究陶冶性情、潜移默化、改变气质与修身养性,而这不就是今日我们所追求的心理健康与性灵的提升吗?因此,我认为中国传统绘画中,临摹本身很可能就已经是一种目的,是一种创作。当一个人全神贯注于磨墨、挥毫、临摹时,这整个过程其实就是艺术治疗中的“只要愿意动手创作,就已产生了疗效”。 ecPlO8HELq2u26u3vAyTH/v196zMfxph32FunXwqu/78yRhhsgmBQpbsPv6lCH+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