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心理创伤可以治疗吗?

通过小杰的故事,我们看到一个六岁大的孩子如何面对人生重大的失落,也看到在整个艺术治疗的过程中,他的每件作品在创作结束时就已经完成了,不需要任何人做主观的分析或诠释,即使是他的治疗师。

在我和小杰工作的半年里,他一直都表现得活泼伶俐,对一切事物显得极为好奇,并且有很大的创作兴致。每次完成一件作品时,他就大声利落地说:“I'm done!(我完成了!)”然后跑去尝试别的主题,或要求换另一套画材,从头到尾都没说过任何表达内心情绪或感受的话语。

在整个过程中,小杰和我都不谈为什么这样画,或为什么那样做。但他的舅舅与舅妈很惊讶地告诉我:小杰每天都数着来医院的日子,盼望着来做艺术治疗,很难相信在不久前,医院对他而言是那么恐怖,一个打死都不肯来的地方。

他们夫妻也表示:小杰每次做完艺术治疗后,都显得更为放松与合作。虽然他们不懂如何帮助小杰渡过心理创伤的难关,但是确实看见艺术治疗颇有帮助,所以不辞辛劳地专程接送,与他一同创作(图3),艺术治疗对小杰的初步影响已不言而喻。

这种不使用语言,而以艺术创作的过程进行心理治疗的方式适合大部分人,尤其适合小杰这样的孩子。只有六岁的他,再聪明也无法理解发生在他生命中的一切,他的内心可能充满了各种无法描述的困惑、迷失、愤怒、哀伤,以及对母亲的思念,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能怎么帮助他呢?

创造一个安全的情境与信任的关系是我们跨出的第一步。而从第一步开始,艺术即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我们可以从故事里看到:小杰先是通过艺术创作与治疗师建立联结,之后再借由创作,转移了注意力与恐惧的心,从而与母亲建立联结,最后再从持续的艺术活动中得到治疗。 tlWS6/co3ryfMSek0TomqGB3jgKKSH6yhyjafF9oyX33ZWYyN7y3fKdEvT8Pd0u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