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图2-1。
图2-1 耳鼻咽喉科基本工具与设备
1.常用检查器械:见图2-2。
图2-2 耳鼻咽喉科常用检查器械
2.常用药物及敷料:1%麻黄碱或羟甲唑啉、1%丁卡因、3%过氧化氢溶液、碘伏、消毒棉球、消毒棉片、凡士林纱条、凡士林后鼻孔填塞纱球等。
3.物品摆放:以上基本工具和设备应归于同一间诊室,常用检查器械、常用药物及敷料应归于耳鼻咽喉科综合诊疗工作台上(图2-3)。
1.操作前准备:
(1)环境要求:①检查环境宜稍暗,应设窗帘,避免强光直射;②患者座椅为专科检查座椅或高背靠椅。
(2)检查体位:①患者与检查者相对而坐,各自两腿稍微向侧方。患者正坐,腰靠检查椅背,上身稍前倾,头正,腰直。②小儿检查体位为家长环抱患者,两腿将患者腿部夹紧,一手固定患者头部于胸前,另一手抱住患者躯干和两侧上肢(图2-4)。
2.操作方法:
(1)佩戴额镜:调节额镜关节松紧度至镜面能灵活转动而不松脱,调节头带以适合检查者头部(图2-5)。
(2)对光:光源定位在患者耳后上方约15cm处,先让光源投射到额镜上,再调整镜面,使光源经对光反射聚焦到检查部位,检查者通过镜孔,观察反射光束焦点区(即被检部位)(图2-6)。检查鼻部时焦点一般先集中于鼻尖,检查咽喉时焦点先集中于悬雍垂,检查耳部时焦点集中于外耳道口。
图2-3 耳鼻咽喉科综合诊疗工作台的物品摆放
图2-4 小儿检查体位
图2-5 佩戴额镜的方法
图2-6 定位光源及调节额镜对光
(3)使用头灯:使用头灯是为了在检查或治疗耳鼻咽喉相关问题时获得足够的光照。这种头灯通常由医师等医护人员佩戴,以使在手术或诊断过程中获得更好的视觉效果。头灯的使用步骤有以下4步。①将头灯戴于头部,调节松紧度,确保头灯稳固地贴于头部;②打开头灯上的开关;③调节头灯的灯光角度,以使灯光照亮需要检查或操作的区域;④根据需要调节灯光的亮度。
3.操作注意事项:
(1)额镜与检查部位的距离宜保持在25~40cm。
(2)光源投射点至额镜的距离及额镜反光角度均应仔细调整至准确。
(3)保持瞳孔、镜孔、反光焦点和检查部位在一条直线上,以使检查部位明亮、清晰。
(4)检查者应姿势端正,不可扭颈、弯腰以迁就光源。
(5)单目视线向正前方通过镜孔观察反射光束焦点区(即被检部位),但另一眼不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