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尿潴留患者引流出尿液,以减轻患者痛苦。
2.留取未受污染的尿标本作细菌培养检查。
3.测量膀胱容量、压力及检查残余尿液量。
4.注入对比剂进行尿道及膀胱造影。
5.为需要局部用药治疗的患者进行膀胱内注入。
1.评估患者的性别、年龄、意识、病情、诊断及导尿的目的。
2.评估患者的排尿状况、上次排尿时间、膀胱充盈度、会阴部皮肤黏膜情况及清洁度等。
3.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合作程度、表达能力、自理能力及对导尿的了解程度。
详见表7-1。
表7-1 女性患者导尿术的操作流程
续表
操作补充说明:a.导尿管分为单腔导尿管(用于一次性导尿)、双腔导尿管(用于留置导尿)和三腔导尿管(用于膀胱冲洗或膀胱内滴药)3种(图7-2)。其中双腔导尿管和三腔导尿管均有一个气囊,以达到将导尿管头端固定在膀胱内以防止脱落的目的。b.男性患者导尿术的插导尿管方法请参照第七章第二节“留置导尿术”中表7-2的“9.插导尿管”,插管深度为“见尿后再插入1~2 cm”。
评分说明:违反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导尿管被污染后仍继续操作者不合格。导尿管错插入阴道且未更换导尿管却重插者不合格。
图7-1 一次性使用导尿包内物品
图7-2 导尿管的种类
1.患者理解导尿的目的并配合良好,对护理操作表示满意。
2.准确、安全执行导尿术。插管位置及长度准确,动作轻稳,无损伤尿道。
3.能有效处理导尿术中的各种问题。关爱患者,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注意保暖。
4.给患者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
5.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操作。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技术的操作原则。
2.操作过程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为患者保暖。
3.为女性患者插导尿管时,应准确辨别尿道口。老年女性尿道口回缩,插管时更应细心辨别。如导尿管误插入阴道,应另换无菌导尿管后再重新插入尿道。
4.应熟悉男性、女性尿道的解剖特点,动作轻稳,以避免损伤患者尿道。
5.对膀胱高度膨胀且极度虚弱的患者,第一次放尿不得超过1000 mL,若放尿速度过快、量过多,患者腹腔内压突然下降,血液大量滞留在腹腔内,可导致血压下降,引起虚脱,还可引起膀胱黏膜急剧充血进而引发血尿。
1.抢救危重、休克患者时准确记录每小时尿量、测量尿比重,以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2.为盆腔手术患者排空膀胱,使膀胱保持空虚,避免术中误伤。
3.为泌尿系统疾病手术后的患者留置导尿管,便于引流或冲洗,并可减轻手术切口张力,有利于切口的愈合。
4.为尿失禁或会阴部有伤口的患者持续引流尿液,以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5.帮助尿失禁患者进行膀胱功能训练。
1.评估患者的性别、年龄、意识、病情、诊断及留置导尿管的目的。
2.评估患者的排尿状况、膀胱充盈度及会阴部皮肤黏膜情况等。
3.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合作程度、表达能力、自理能力及对留置导尿术的了解程度。
详见表7-2。
表7-2 男性患者留置导尿术的操作流程
续表
续表
操作补充说明:a.女性患者留置导尿术的插导尿管方法请参照第七章第一节“导尿术”中表7-1的“9.插导尿管”;b.集尿袋分为普通型和精密型(图7-4),普通型为常用的一次性尿袋,精密型常用于必须严格准确记录尿量的危重患者。
评分说明:违反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导尿管被污染后仍继续操作者不合格。因操作导致患者尿道损伤者不合格。
图7-3 向导尿管气囊内注入无菌液体
图7-4 集尿袋(普通型、精密型)
1.患者理解留置导尿管的目的并配合良好,对护理操作表示满意。
2.准确、安全执行导尿术。插管位置及长度准确,动作轻稳,无损伤尿道。
3.固定气囊导尿管的方法正确、牢固。
4.能有效处理导尿术中的各种问题。关爱患者,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注意保暖。
5.给患者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
6.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操作。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技术的操作原则。
2.操作过程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为患者保暖。
3.为女性患者插导尿管时,应准确辨别尿道口。老年女性尿道口回缩,插管时更应细心辨别。如导尿管误插入阴道,应另换无菌导尿管后再重新插入尿道。
4.应熟悉男性、女性尿道的解剖特点,动作轻稳,以避免损伤患者尿道。
5.对膀胱高度膨胀且极度虚弱的患者,第一次放尿不得超过1000 mL,若放尿速度过快、量过多,患者腹腔内压突然下降,血液大量滞留在腹腔内,可导致血压下降,引起虚脱,还可引起膀胱黏膜急剧充血进而引发血尿。
6.固定气囊导尿管时,膨胀的气囊不能卡在尿道口内口,以避免压迫膀胱壁造成黏膜损伤。
7.保持集尿袋勿超过膀胱高度,以防尿液逆流造成尿路感染。
8.集尿袋引流管要有松动的空间,避免牵拉导尿管。
1.通过软化大便、刺激肠蠕动和引发排便反射来解除便秘和肠胀气。
2.清洁肠道,为肠道诊断性检查、手术或分娩做准备。
3.通过稀释并清除肠道内的有害物质来减轻中毒。
4.通过灌入低温液体为高热患者降温。
1.评估患者的年龄、意识、病情(包括腹痛、腹胀、排便情况、躯体活动能力等)、诊断及大量不保留灌肠的目的。
2.评估患者肛门括约肌控制能力。
3.评估患者肛周皮肤黏膜情况,如有无肛周疼痛、痔疮等。
4.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合作程度、表达能力及对大量不保留灌肠的了解程度。
详见表7-3。
表7-3 大量不保留灌肠法的操作流程
续表
续表
评分说明:灌肠液温度超过50℃者不合格。用自来水稀释溶液者不合格。将肛管插入阴道者不合格。
图7-5 大量不保留灌肠法
1.患者理解灌肠的目的并配合良好,对护理操作表示满意。
2.准确、安全执行大量不保留灌肠法。
3.能正确处理灌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
4.无污染或弄湿床铺、地面。
5.给患者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
6.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操作。
1.妊娠早期、急腹症、消化道出血、严重心血管疾病等患者禁止灌肠。
2.伤寒患者灌肠时溶液不得超过500 mL,灌肠袋内液面距肛门不得超过30 cm。
3.肝昏迷患者禁用肥皂水灌肠,以减少氨的产生和吸收。
4.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水钠潴留患者禁用0.9%氯化钠溶液灌肠。
5.准确掌握灌肠液的温度、浓度、流速、压力及量。
6.肛门括约肌控制力差的患者无法很好地保留灌肠液,应采取平卧位并于臀下垫便盆。
7.灌肠中严密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患者出现脉率增快、面色苍白、出冷汗、心慌、气急或剧烈腹痛等情况,应立即停止灌肠并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急救措施。
8.为高热患者灌肠后,嘱患者保留灌肠液30 min。排便30 min后为其测量体温并记录。
9.一次性灌肠管材质不同,其软硬度不同,尽量选择软材质的灌肠管,避免损伤肠道黏膜。
将药液灌入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黏膜的吸收达到镇静、催眠和治疗肠道感染等目的。
1.评估患者的年龄、意识、病情(包括排便情况等)、诊断及保留灌肠的目的。
2.评估患者肛周皮肤黏膜情况,如有无肛周疼痛、痔疮等。
3.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合作程度、表达能力及对保留灌肠的了解程度。
详见表7-4。
表7-4 保留灌肠法的操作流程
续表
续表
评分说明:灌肠液温度超过50℃者不合格。无抬高患者臀部及无嘱患者保留药液者不合格。
图7-6 一次性无菌注洗器及肛管
图7-7 将肛管经肛门插入15~20 cm
1.患者理解保留灌肠的目的并配合良好,对护理操作表示满意。
2.准确、安全执行保留灌肠法。
3.能正确处理灌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
4.无污染或弄湿床铺、地面。
5.给患者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
6.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操作。
1.保留灌肠前嘱患者排便,以利于药液的吸收。
2.为提高疗效,应根据患者的诊断及灌肠目的协助患者采取适当的体位和确定插入肛管的深度。
3.保留灌肠时,应选择稍细的肛管且插入要稍深,推注速度不宜过快,以减少刺激,使灌入的药液能保留较长时间,以利于药液的吸收。
4.治疗肠道感染,应于晚上睡前进行保留灌肠,此时活动减少,有利于药液的保留和吸收。
5.抬高臀部10 cm可防止药液溢出,提高保留灌肠的疗效。
6.肛门、直肠、结肠手术的患者及大便失禁的患者,不宜做保留灌肠。
用于停止导尿;或用于中途需要更换导尿管时。
评估患者病情,了解患者目前是否适合拔除导尿管。
1.治疗单。
2.托盘(治疗盘)。
3.弯盘。
4.纱布或纸巾。
5.无菌注射器。
6.一次性手套。
7.速干手消毒剂。
1.核对医嘱。查阅治疗单。准备用物。
2.携用物到患者床边。核对患者的床号、姓名和住院号。
3.评估患者并解释拔除导尿管的原因,告知患者配合的方法。
4.置弯盘于患者外阴旁,夹住气囊导尿管的引流腔,将注射器插入气囊腔,抽出气囊里的全部液体。
5.戴一次性手套,一手用纱布在尿道口处包裹导尿管,另一手缓慢拔出导尿管。
6.将导尿管放入弯盘,撤弯盘。
7.清洁患者外阴部,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8.整理床单位,用物分类处理。
9.洗手,记录。
1.患者理解拔除导尿管的目的并配合良好,对护理操作表示满意。
2.拔出导尿管的方法正确,无损伤尿道。
拔出气囊导尿管前,应抽出导尿管气囊里的全部液体后再轻轻拔出,以防损伤尿道。
彻底清洁直肠、结肠,为肠道的诊断性检查或手术做准备。
1.评估患者的年龄、意识、病情(包括腹痛、腹胀、排便情况、躯体活动能力等)、诊断及清洁灌肠的目的。
2.评估患者肛门括约肌控制能力。
3.评估患者肛周皮肤黏膜情况,如有无肛周疼痛、痔疮等。
4.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合作程度、表达能力及对清洁灌肠的了解程度。
1.治疗车上层:
(1)治疗单。
(2)医嘱灌肠液。
1)灌肠液:0.1%~0.2%肥皂水或0.9%氯化钠溶液。
2)每次用量:成年人500~1000 mL,小儿200~500 mL,伤寒患者不超过500 mL。
3)灌肠液温度:一般为39~41℃,为患者降温时用28~32℃的灌肠液,患者中暑时用4℃的灌肠液。
(3)一次性灌肠器(肛管连接在灌肠袋的连接管上,成年人所用肛管型号一般为18~22号)。
(4)水温计、量杯及量筒。
(5)一次性防水垫单、一次性手套。
(6)棉签、润滑剂、卫生纸、弯盘。
(7)速干手消毒剂。
2.治疗车下层:生活垃圾桶、医用垃圾桶、便盆。
3.屏风(必要时)、输液架。
反复多次进行大量不保留灌肠(见第七章第三节“大量不保留灌肠法”)。首次使用0.1%~0.2%肥皂水,然后使用0.9%氯化钠溶液灌肠,直到排出液中无粪渣为止。
1.患者理解清洁灌肠的目的并配合良好,对护理操作表示满意。
2.准确、安全执行清洁灌肠法。
3.能正确处理灌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
4.无污染或弄湿床铺、地面。
5.给患者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
6.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操作。
1.清洁灌肠需重复灌肠直到排出液无粪渣为止。但灌肠一般不超过3次,以免发生严重的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2.妊娠早期、急腹症、消化道出血、严重心血管疾病等患者禁止灌肠。
3.肝昏迷患者禁用肥皂水灌肠,以减少氨的产生和吸收。
4.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水钠潴留患者禁用0.9%氯化钠溶液灌肠。
5.准确掌握灌肠液的温度、浓度、流速、压力及量。
6.肛门括约肌控制力差的患者无法很好地保留灌肠液,应采取平卧位并于臀下垫便盆。
7.灌肠中严密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患者出现脉率增快、面色苍白、出冷汗、心慌、气急或剧烈腹痛等情况,应立即停止灌肠并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急救措施。
清洁肠道,为肠道的诊断性检查或手术做准备。
1.评估患者的年龄、意识、病情(包括躯体活动能力)、诊断,以及口服清洁肠道的目的。确定患者能经口服用药物。
2.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合作程度、表达能力及对口服清洁肠道法的了解程度。
1.医嘱单或治疗单。
2.托盘(治疗盘)。
3.量筒(内盛温开水)、水杯(图7-8)。
4.用于口服清洁肠道的溶液。
(1)高渗溶液:高渗溶液进入肠道,在肠道内形成高渗环境,使肠道内水分大量增加,从而软化大便,刺激肠蠕动,引发排便反射,达到清洁肠道的目的。常用的高渗溶液有甘露醇、硫酸镁等。
(2)等渗溶液:最常用于清洁肠道的口服药是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图7-8),将其按药物说明配置成等渗溶液,具有非渗透性、非吸收性、非爆炸性的特点,可以促进排便、快速清洁肠道,对电解质的平衡无明显改变。
口服清洁肠道法的操作重点步骤详见第八章第六节“口服给药法”。
图7-8 口服清洁肠道法用物
1.患者理解服药的目的并配合良好,对护理操作表示满意。
2.准确执行口服给药法。
3.遵循“六准确”原则:将准确的药物按准确的剂量和准确的给药途径在准确的给药时间给准确的患者,并进行准确的记录。
4.给患者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2.告诉患者服药前3~4 h至手术或检查完毕,不能进食固体食物。
3.告知患者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服完全部溶液。
4.严密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患者出现脉率增快、面色苍白、出冷汗、心慌、气急或剧烈腹痛等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
(陈玉英 冯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