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章
冷、热疗法

第一节 温水/乙醇拭浴

【目的】

为高热患者降温。

【评估】

1.评估患者的年龄、意识、体温、病情、治疗情况、躯体活动能力及有无乙醇过敏史。

2.评估患者的皮肤情况,注意有无皮肤感染、破损等。

3.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合作程度及对温水或乙醇拭浴的了解程度。

【操作流程】

详见表5-1。

表5-1 温水/乙醇拭浴的操作流程

续表

续表

评分说明:漏拭一侧肢体或腰背部、拭浴了禁忌部位、拭浴30 min后没测量患者体温、不按要求准备热水袋及冰袋而造成患者损伤者不合格。

【操作图解】

图5-1 将小毛巾折叠于手上成手套状

【评价】

1.患者体温下降,感觉舒适,对操作满意。

2.执行温水/乙醇拭浴的方法正确、顺序合理。

3.床上用物没有被弄湿。

4.护士操作符合人体力学原则。

5.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操作。

【注意事项】

1.拭浴中要注意安全。禁止在颈后、胸前区、腹部及足底拍拭。对高热的新生儿、高热的血液病患者及乙醇过敏者禁止进行乙醇拭浴。对高热处于寒战期的患者,禁止进行温水/乙醇拭浴。

2.拍拭顺序合理,每次只暴露需拍拭的部位以防受凉,并保护患者的隐私。体表大血管处如颈部两侧、腋窝、肘窝、掌心、腹股沟、腘窝等的拍拭时间应稍长,使血管扩张以利于散热。

3.拭浴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皮肤情况及反应。拭浴全过程不超过20 min。如患者出现寒战或呼吸、脉搏异常,应立即停止拭浴,报告医生并及时处理。

4.以拍拭(轻拍)方式进行拭浴,避免摩擦皮肤或按摩,以免产热影响降温效果。

第二节 热水袋的使用

【目的】

1.给患者保暖,增加患者舒适感。

2.为患者解痉、镇痛。

【评估】

1.评估患者的年龄、意识、体温、病情、治疗情况及躯体活动能力,注意患者有无瘫痪、昏迷等。

2.评估患者热敷局部皮肤情况,注意有无皮肤感染、破损,以及患者对温度的敏感性和耐受性。

3.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合作程度及使用热水袋的知识水平。

【操作流程】

详见表5-2。

表5-2 使用热水袋的操作流程

续表

操作补充说明:也可使用电热水袋(图5-3),充电方法及注意事项详见产品使用说明书。
评分说明:没有测量水温、水温没有按患者的情况调配、热水袋没有装入布套内而直接给患者使用、没有定时观察热敷情况而导致患者发生烫伤等情况者不合格。

【操作图解】

图5-2 备热水袋

图5-3 电热水袋及布套

【评价】

1.患者理解使用热水袋的目的并配合良好,对护理操作表示满意。

2.使用热水袋的方法正确。患者感觉舒适、安全,没有发生皮肤烫伤。

【注意事项】

1.使用热水袋时要注意安全。做好床边交接班。

2.根据患者的情况调配合适温度的热水。

3.热水袋必须装入布套内方可给患者使用,可避免热水袋与患者皮肤直接接触,以防烫伤并增加患者舒适感。老年人、婴幼儿或昏迷、感觉迟钝、循环不良等患者需另加大毛巾裹于热水袋外或将热水袋放于两层盖被之间使用。

4.热敷时间一般不超过30 min。应定时观察患者热敷局部的皮肤情况及患者的反应。检查热水袋有无漏水、移位及温度情况。如有皮肤潮红、疼痛等,应立即撤去热水袋并给予相应的处理。

5.炎症部位的热敷,热水袋灌水至1/3满即可,以免局部压力过大,引起疼痛。

6.使用电热水袋时一定要加用布套,以免烫伤患者。

第三节 相关技能扩展

一、冰袋的使用

【目的】

降温、止血或减轻充血水肿、镇痛、控制炎症扩散。

【评估】

1.评估患者的年龄、意识、体温、病情、治疗情况及躯体活动能力。

2.评估患者冷敷局部的皮肤,注意有无皮肤感染、破损及有无皮肤感觉障碍等。

3.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合作程度及对冷的敏感性和耐受性。

【物品】

1.冰袋。

2.小冰块。

3.布套或毛巾。

4.重复使用型凝胶冰袋(图5-4)。

【操作重点步骤】

1.查阅治疗单。

2.评估患者,了解患者使用冰袋的目的。

3.如果使用冰袋,将小冰块装袋至1/2~2/3满。排出冰袋内空气并夹紧袋口。如果使用凝胶冰袋,从冰箱中取出(使用前已放入冰箱内冷藏2~3 h)。

4.将冰袋装入布套中,系好布套口。

5.携用物到患者床边。核对患者的床号、姓名、住院号。

6.解释使用冰袋的目的和方法,以取得患者的同意与合作。

7.将冰袋放于所需部位。高热降温时,置冰袋于前额和体表大血管流经处(颈部两侧、腋窝、腹股沟等);扁桃体摘除术后将冰袋置于颈前颌下。

8.局部冷敷时间一般不超过30 min,或根据病情需要确定。

9.定时观察患者冷敷局部的皮肤情况及患者的反应,检查冰袋有无漏水、移位和冰融化。

10.使用后,倒空冰袋,倒挂晾干,吹气、夹紧袋口备用。重复使用型凝胶冰袋则用消毒液擦拭后放入冰箱内(-15℃)备用。

11.布套或毛巾洗净、消毒备用。

12.如冷敷目的为降温,使用冰袋30 min后测量体温;如果患者体温降至39℃以下,则撤去冰袋。

13.在体温单上绘制使用冰袋后的体温变化曲线并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或将体温信息输入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终端设备上。

14.记录冰袋或凝胶冰袋使用的部位、时间、效果及患者的反应等。

【操作图解】

图5-4 重复使用型凝胶冰袋

【评价】

1.患者理解使用冰袋的目的并配合良好,对护理操作表示满意。

2.使用冰袋的方法正确。患者感觉舒适、安全,没有发生冻伤。床上用物没有被弄湿。

【注意事项】

1.使用冰袋要注意安全。禁止在胸前区、腹部、颈后、耳廓、阴囊及足底使用冰袋,以减少不良反应。

2.冰袋必须装入布套内方可给患者使用,可避免冰袋与患者皮肤直接接触,以增加患者舒适感并防止冻伤。定时检查冰袋有无漏水,如果布套被弄湿,应及时更换。冰融化后应及时更换。

3.局部冷敷时间一般不超过30 min,降温目的除外。应定时检查冰袋有无移位,观察患者冷敷局部的皮肤情况及患者的反应,如局部皮肤有无发紫、麻木感等,如有不适,应立即取下冰袋。必要时应床边交班。

4.如果冷敷目的为降温,使用冰袋30 min后要测量体温。不能在放置冰袋的腋下测量体温。如果患者体温降至39℃以下,则撤去冰袋并做好记录。

二、一次性速冷冰袋的使用

【目的】

降温、止血或减轻充血水肿、镇痛、控制炎症扩散。

【评估】

1.评估患者的年龄、意识、体温、病情、治疗情况及躯体活动能力。

2.评估患者冷敷局部的皮肤,注意有无皮肤感染、破损及有无皮肤感觉障碍等。

3.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合作程度及对冷的敏感性和耐受性。

【物品】

1.一次性使用速冷冰袋(室温保存)(图5-5)。

2.布套或毛巾。

【操作重点步骤】

1.查阅治疗单。

2.评估患者,了解患者使用一次性速冷冰袋的目的。

3.携用物到患者床边。核对患者的床号、姓名、住院号。

4.解释使用速冷冰袋的目的和方法,以取得患者的同意与合作。

5.手握速冷冰袋上包装指示处,用力捏破内袋,上下抖动数次混匀袋内化学制剂。

6.检查速冷冰袋有无破损或裂口。

7.用布套或毛巾包裹速冷冰袋。

8.将速冷冰袋放于所需部位,使冰袋与局部充分接触并固定。

9.冷敷时间一般不超过30 min或遵医嘱。

10.使用后,弃去一次性冰袋。

11.在体温单上绘制使用一次性冰袋后的体温变化曲线并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或将体温信息输入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终端设备上。

12.记录一次性冰袋使用的部位、时间、效果及患者的反应等。

【操作图解】

图5-5 一次性使用速冷冰袋

【评价】

1.患者理解使用冰袋的目的并配合良好,对护理操作表示满意。

2.使用冰袋的方法正确。患者感觉舒适、安全,没有发生冻伤。床上用物没有被弄湿。

【注意事项】

1.用前检查速冷冰袋有无破损或开口。忌用别针固定冰袋,以防刺破冰袋致袋内化学制剂渗漏导致局部损伤,如化学制剂沾到皮肤,应用大量清水洗净,必要时通知医生处理。

2.速冷冰袋必须用布套或毛巾包裹后方可给患者使用,可避免冰袋与患者皮肤直接接触,防止冻伤并增加患者舒适感。

3.局部冷敷时间一般不超过30 min,降温目的除外。应定时检查冰袋有无移位,观察患者冷敷局部的皮肤情况及患者的反应,如局部皮肤有无发紫、麻木感等,如有不适,应立即取下冰袋。必要时应床边交班。

4.禁止在胸前区、腹部、颈后、耳廓、阴囊及足底使用速冷冰袋。

5.如为患者降温,则使用速冷冰袋30 min后测量体温。不能在放置冰袋的腋下测量体温。如患者体温降至39℃以下,则撤去冰袋并做好记录。

(陈妙霞 冯晓玲) LpsGxIo+qF3U+Ixtcjq6WY5MWVxmJaVCPY1dg4htMj41lsuNBYuxSr+D71y+b3v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