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态特征 │自然培养基上的菌落扩展出来,棕色,绒毛状。菌丝体部分长在表面上,部分陷入基质中,由有分枝、具隔膜、浅棕色至棕色、胞壁光滑的菌丝构成。分生孢子梗粗大,单性,单一,直立,正直或弯曲,光滑,具隔膜,棕色,至顶部色变浅,160~240微米×6~9微米。产孢细胞单核连成一体,顶生,圆柱形至烧瓶形,浅棕色,偶有肠胚基扩展出来,9~14微米×5~5.5微米。大分生孢子破生状脱离,单生,干,顶生,星形,具隔膜,光滑,聚合态,由不规则二室中央体构成,棕色,21~27.5微米×10~17微米,其每个中央细胞能直接产生2个或更多有繁殖力的棕色至浅棕色的外层细胞,其外层细胞4~6.5微米×3.5~4.5微米,能增加1~3个有繁殖力、圆锥形、透明至浅棕色的壁细胞。无性型类似于小月孢属( Selenosporella ),为透明、具隔膜、纺锤状、5~11.5微米×1~1.5微米的小型分生孢子,合轴产生于大分生孢子外围细胞尖端的微小齿状突起。
生境 │生于热带森林的死树枝上。
模式标本 │标本号HSAUP H5513;马建2010年10月17日采于鼎湖山;保存于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
A.菌落形态;B~E.分生孢子梗;F.小型分生孢子(小月孢属)
图片来源:Ma Jian,et al.,2014.Mycoscience,55(5):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