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态特征 │子囊座呈子囊壳状,聚生,一群多达13个,带有底部子座,生于表层,接近球形,高170~290微米,直径160~250微米,附有尖的红色乳突,干后也不萎陷,新鲜时橙红,干后变红色,在3%氢氧化钾溶液中变暗红,在乳酸中由橙色变黄色,微疣状,疣与子囊座同色,高5~18微米,疣中细胞球形至边凸有棱角,6~17.5微米×5~13微米,细胞壁厚1~3.5微米。子囊座壁厚16.5~30微米,分成两个区域,外层区域厚11~24.5微米,细胞球形至边凸有棱角,5~13微米×4~8微米,细胞壁厚1~3.5微米;内层区域狭长形,7~18.5微米×2~4微米,细胞壁厚0.5~2微米。子囊棍棒状,由8个孢子组成,有1个尖端,42~60微米×5.5~11微米。子囊孢子椭圆形至宽纺锤形,在隔膜处微收缩,透明至浅黄色,具细小条纹,分两列连续排列,10~17微米×3.5~6微米。
生境 │生于腐烂松树的枝条上。
模式标本 │标本号HMAS 183179(W2054);吴文平1998年10月9日采于鼎湖山;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
A.子囊;B.子囊孢子
图片来源:Luo Jing,et al.,2010.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53(8):91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