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态特征 │有性型未知。无性型:产分生孢子,孢梗束状,表层奶油黄色至白色,在深棕色的子座基部形成一个平展或弯曲的子囊层,子座基部含有球状、卵圆状,或其他一团白色的分生孢子或微芒。基部子座深棕色,由深棕色、不规则、宽2~4微米的细胞组成,长至200微米,宽110微米。分子孢子梗40~50微米×2~2.5微米,巨线状,基部棕色,上部浅棕色,不规则柱状,分枝,2~3个隔。分生孢子座基部紧密,上部稀疏,被棕色毛状菌丝环绕。产分生孢子细胞13~20微米×2.5~3微米,单瓶梗,完整,基部生,亮棕色至半透明,不规则柱状,无囊领,平周壁厚。无微芒。分生孢子17~20微米×2.5~3微米,纺锤状,弯曲,连续,透明,具斑点,光滑,两端有丝状刚毛,长10~14微米。培养特征: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外延,20天内菌落直径2.5~2.8厘米,圆形,平整,边缘全缘,气生菌丝发育良好,白色或浅灰色,反面中央浅黄棕色,边缘浅色。
生境 │腐生于竹子枯枝上。
模式标本 │标本号HMAS 352080(=Wu1940b);吴文平1998年10月10日采于鼎湖山;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
A~C.子座基部和分生孢子座侧壁;D~N.分生孢子;O,P.带有刚毛的分生孢子
图片来源:Wu Wenping,et al.,2022.Fungal diversity,116: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