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态特征 │菌落外延,有毛,深棕色。由宽3~5微米的棕色菌丝组成,分枝,有隔。有性型未知。无性型:分生孢子梗60~85微米×3~4.5微米,巨线状,单生,散生或聚生,直立,直或稍弯曲,基部深棕色,顶端色变浅,3~4个隔,壁厚,有疣,基部隆起宽10~13微米。产分生孢子细胞30~38微米×3.5~4微米,完整,基部生,多瓶梗,柱状,淡棕色至棕色,壁薄。囊领宽2~2.5微米,深1.5~2微米,漏斗状或齿状,易破裂。分生孢子13~15微米×4.5~5.5微米,全裂,顶生,单生,在产分生孢子细胞顶端周围形成小滴,宽纺锤状,椭圆状,直或微微弯曲,无隔,透明至浅棕色,光滑,顶端尖或钝,每侧有一刚毛,长6~9微米。培养特征: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外延,20天内菌落直径1~1.5厘米,圆形,平整,边缘全缘,气生菌丝发育良好,灰色至棕色,边缘淡色,反面棕色至深棕色。
生境 │腐生于枯叶上。
模式标本 │标本号HMAS 352032(=Wu12202a);吴文平2012年3月3日采于鼎湖山;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
A,E.分生孢子;B~D,F,G.分生孢子梗和产分生孢子细胞
图片来源:Wu Wenping,et al.,2022.Fungal diversity,116: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