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医美危险”论

“医美不能做,很危险!”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大致分为两类:一类认为医美可能会让人产生依赖性,即所谓的“上瘾”;另一类则认为医美可能导致毁容,甚至危及生命。

医美会让人产生依赖性,整形“上瘾”!

医美真的会让人产生依赖性,导致整形上瘾吗?答案必然是否定的,整形并不会让人的身体上瘾。但为什么还会有人觉得自己越整容越“上瘾”,甚至为美丽不惜砸锅卖铁呢?所谓的整形“上瘾”,并不是身体“上瘾”,而是心理“上瘾”——对自己姣好的面容,没有皱纹的年轻态“上瘾”。

有一些人做完双眼皮手术后觉得自己的鼻子不好看,或者做完鼻部整形术后又觉得自己的下巴不好看。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人不顾专业医生的建议,执意要求医生按照他人的样貌进行整形,而忽略了自身面部整体的协调性;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医生在设计医美方案时没有考虑整体性,而是完全按照求美者的要求进行手术,导致五官和面部整体轮廓不协调。

我一直秉持的理念是整形应该先轮廓再五官,因为轮廓的调整会改变五官的比例。有时候,调整完轮廓后会发现面部整体已变得十分协调,这时候就不必再做五官整形。

我曾经面诊过一个20多岁的女性求美者,她的职业是平面模特,身高172cm,身形匀称,面部轮廓与五官十分精致,但是她的整体状态颇为不佳,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在面诊时,她一直强调自己脸上有细纹了,长斑了,皮肤明显衰老了,要求进行整体设计,无论是填充还是注射,她都要做。但实际上,如果以10分为满分给她的五官轮廓打分,我觉得她可以得9.5分。这位求美者的情况正是容貌焦虑的一种体现,尽管其本身条件已经很好了,但她始终不满意,一直在整形的路上。

这一类求美者,他们并非对整形“上瘾”,而是产生了严重的容貌焦虑。这时候医生需要从心理层面进行疏导,而非一味地满足求美者想要整容的心理。

追求精致的美本没有错,但是医美作为消费医疗项目,求美者一定要在符合自身消费能力的前提下,量力而行,理性消费。为了整形过度消费,甚至不惜砸锅卖铁、四处借贷,实属得不偿失。

微整变“危整”,整容变“毁容”!

近些年随着医美消费的兴起,医美毁容甚至因为整形失去生命的新闻事件也越来越多。

2019年3月至2021年1月,罗某在未取得医师执业证书、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情况下,非法从事医疗美容活动,为李某等7名被害人进行隆胸、隆鼻、割双眼皮等医疗美容外科手术,非法获利10.6万余元。其中,李某在罗某处做了多次抽取腿部脂肪隆胸手术,在一次手术后,出现腿部麻木肿胀,行走困难,后到医院就医。医生诊断,李某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左髂静脉受压。经司法鉴定所鉴定,李某被认定为十级伤残。

2021年10月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A整形诊所执业助理医师李某某应银川市B整形医院邀请,在未在当地卫健部门注册执业的情况下,赴B整形医院对梁某某实施“抽脂手术”。李某某未做术前评估、无手术进程记录、无用药处方及术后医嘱,亦未在相关医疗文书中签字。梁某某术后在B整形医院留观期间,出现疼痛、呕吐、神志不清等反应。护士联系李某某,李某某未及时到现场诊查,也未采取有效治疗和抢救措施。2021年10月8日,梁某某经送其他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类似的事件还有很多。仔细看过往新闻报道中的案例,不难发现,医美毁容或是医美害命事件,往往跟廉价医美相关。当前医美市场需求庞大,一些非法个人或者机构,为获取利益,罔顾求美者身心健康乃至生命安全,违规开展医疗整形美容项目,致使微整变“危整”,整容变“毁容”。

医美的本质是医疗,任何医疗手术都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技术不专业会对求美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更大的风险。医学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并不是做几个医美项目,或者接受几天培训就能够掌握的。以我个人为例,从本科到博士毕业需要十年时间,随后在北京协和医院大外科系统,包括麻醉科、ICU(重症医学科)等科室全部轮转一遍又需要三年,再回到整形美容外科进行总值班培训,经过两年方能晋升为主治医师,再经过四年的积累与磨砺,方能晋升为副主任医师。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培养过程。因此,我衷心希望大家能够理性看待医美,坚决抵制“黑医美”。 j2HiEw5CMuiOuosfS4jhCPm8XuWPTw3bTcLKWf7p4xkZGKw7Zajmfb3QnKO1lfh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