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弃黛选钗的转折

一向对林黛玉无限疼爱、对宝黛婚姻有着部分决定权的贾母,为什么最终以疏代亲、弃黛取钗呢?有研究者认为,这或许是因为黛玉蒙受了一场不白之冤。

前文我们已经讲过,宝黛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浓烈,以至于贾府上下都心照不宣。但是在封建大家族中,男女之间自由恋爱是不被允许的,一定会遭到长辈的打压。有研究者推断,在《红楼梦》的佚稿中,宝黛爱情或许使林黛玉被扣上一顶无法推卸的“大帽子”,成为王夫人等人推翻“木石前盟”的有力武器,即便是贾母也难以挽救。

宝黛的婚姻问题,始终是贾母与王夫人争斗的焦点。对宝玉的婚事,贾母和王夫人都有一定的话语权。因为王夫人是宝玉的亲生母亲,又是贾府的当家主母,她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甚至要超过贾母。联系前文,王夫人为宝玉选姨娘时,可以先斩后奏,将贾母挑选的晴雯逐出大观园,自作主张将袭人的分例挪至自己的月例中。当贾母、贾政等人知情时,大局已定,他们只能同意而已。

而且,贾母与王夫人的意见也并非截然相反。贾母喜欢伶俐机敏之人,但对不善言辞的人也并无恶感。比如她一方面喜欢晴雯的言辞爽利,另一方面也认为袭人安稳可靠。得知晴雯被逐之时,贾母最终也只是发出一声叹息。在选择孙媳的标准上,贾母最在意的并不是才情和品貌,而是要按照礼法纲常的原则和底线行事。在这一点上,贾母和王夫人的价值观是一致的。

对王夫人来说,她绝不允许宝玉的妻子是一个不守礼法的女子。当宝玉与金钏调笑的言语略微出格时,王夫人不顾身份怒斥金钏,甚至狠心将这位侍奉自己十余年的贴身丫鬟撵出府去。而在贬逐晴雯、清理怡红院的时候,王夫人对这位“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的丫鬟表达了强烈的鄙薄,说自己“很看不上那个轻狂样子”,“天天作这轻狂样儿给谁看”,一遍遍强调“好好的宝玉,倘或叫这蹄子勾引坏了,那还了得”,“我通共一个宝玉,就白放心凭你们勾引坏了不成”。这些言语都说明,“男女之大防”是她心中不可触碰的底线。在封建大家长的眼中,妻子的责任是辅佐、规 zhēn 丈夫,女子的风流灵巧、聪明伶俐都要让位于礼教的规范。因此王夫人说:“宝玉房里常见我的只有袭人麝月,这两个笨笨的倒好。”这些偏见与教条是社会环境对女子做出的规训。在封建制度最为鼎盛的时期,仅凭一两人的力量想要去冲破规则的禁锢,最终就会演变成晴雯被逐这样的惨烈结局。宝黛爱情的最终破灭应当也是如此。

一开始,宝黛二人年龄尚小,王夫人对他们的打闹拌嘴和互相关心并没有显露出太多的意见。但随着两人年龄渐长,爱情的种子破土萌发,王夫人明确表现出了担忧甚至反对的态度。所谓“晴为黛影”,晴雯被逐一事就是拆散宝黛爱情的一次预演。晴雯背负了勾引宝玉的冤屈罪名,不免令人联想到黛玉的《葬花吟》中,有“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强烈控诉之句。有一种猜测认为,在佚稿中,黛玉可能受到流言的攻击,陷入与当年晴雯一样百口莫辩的境地。这在前八十回中也有伏笔。在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忙玉”的情节中,宝玉听说黛玉要回苏州,瞬间急痛迷心,暴露了两人之间的感情。此时黛玉“心中暗叹”,但她想着“幸喜众人都知宝玉原有些呆气,自幼是他二人亲密,如今紫鹃之戏语亦是常情,宝玉之病亦非罕事,因不疑到别事去”。敏锐的黛玉由此想到,二人的关系或许会因这件事埋下暴露的危险,而在一贯人际关系复杂、善于捕风捉影的贾府,这件事也的确有着传出流言蜚语的可能。

那么,为什么宝黛爱情最终会招来旁人的陷害呢?有研究者认为,这仍然与贾府中的权力争斗有关。贾宝玉是家产的继承人,在他即将成人、继承家产之时,会有很多势力冒出头来。而攻击宝玉时,宝黛之间的“丑祸”就是一条有力的罪名。这种舆论势力在小说中始终被施以烟云模糊之笔,如在第四十五回中,宝钗建议黛玉吃燕窝粥,黛玉就表达过隐隐的担忧。她说,看看府里的形势,因为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凤姐,“那些人”还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我又不是正经主子,是无依无靠投奔来的,早就多嫌着我了。后来薛姨妈也心疼地对黛玉说过:“你这里人多口杂,说好话的人少,说歹话的人多……”这里频频写到的“那些人”只是模糊代词,或许就是指要争夺财产的那股暗流。而这股势力的构成又比较复杂,可能包括贾赦、邢夫人、赵姨娘、贾环等人。

宝黛关系被卷入权力斗争,在“抄检大观园”一事中也有所显露。当时,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从紫鹃的箱子中抄出了宝玉平日用过的一些物品。王善保家的登时“得了意”,质问道:“这些东西从那里来的?”此时还是凤姐出来打圆场,说宝玉和黛玉、紫鹃“从小儿在一处混了几年”,所以不算什么罕事。紫鹃也顺着这话说:“连我也忘了是那年月日有的了。”可见,宝黛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交谊此时已经隐隐有难以服众的意味,好事者开始将怀疑的目光投注到他们身上,猜测他们之间有超越礼教大防的男女私情。

在八十回以后,贾府内部对财产继承权和管理权的争夺想必会日趋激烈,对宝黛关系的评判也可能成为斗争的焦点。王夫人本就不大喜欢黛玉这一类人,这时恐怕更觉黛玉是个祸根。为了让宝玉顺利继承家产,她或许会“复刻”选袭人、逐晴雯的事件,让贾母不得不接受弃黛选钗的安排。

对孤女黛玉来说,她的婚姻只能由贾母做主。在第五十五回中,凤姐就说过,“宝玉和林妹妹他两个一娶一嫁,可以使不着官中的钱,老太太自有梯己拿出来”。而在此之后的情节中,黛玉已经渐渐到了适婚年龄,但贾母的身体日益衰弱下去,黛玉身边的人时常表现出一种焦虑的态度。在第五十七回中,紫鹃对黛玉说:“趁早儿老太太还明白硬朗的时节,作定了大事要紧。……若是姑娘这样的人,有老太太一日还好一日,若没了老太太,也只是凭人去欺负了。”但贾母毕竟年事已高,在贾府后期权力争斗逐渐激烈的时候,已自顾不暇,黛玉的婚事便只好长期处于无人做主的搁置状态。

至于贾母究竟是在活着的时候决定弃黛选钗,还是在其死后,因王夫人掌权而导致黛玉失去靠山,这一点已经难以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贾母的态度是宝黛婚姻发展走向的关键,她的妥协也使“木石前盟”走向了终结。 DDVmhsO95nAN7T0TzLzByISI810CJfnkZbCdZthqJIxpTFtfRvgrk0dQrJNJa0L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