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红楼内外
贾母对才子佳人套路的大批判

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陈腐旧套”中,贾府请来两个女先儿说书。贾母听到她们要讲一个名叫《凤求鸾》的故事时,立即止住了她们,并且还说自己家不让说这些书。贾母之所以不喜欢这些才子佳人的故事,原因有好几层。

首先,就像这个回目的题名一样,贾母在形式上就比较厌恶才子佳人小说的“陈腐旧套”。她说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不需要讲,就知道后面的发展情节了。

其次,贾母之所以批判才子佳人小说,其实是对其中的特定情节很反感。她看不惯这些剧本写到大家闺秀“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

她反对的是“门不当户不对”。像张生、柳梦梅,虽然他们也有一个出身来历,但在实际的社会地位上,他们跟崔莺莺、杜丽娘都是没法比的。在戏文上,书生张生、柳梦梅最后能够娶到崔莺莺和杜丽娘,是因为他们考上了状元。只有考上状元,他们过去犯下的私订终身之罪才会既往不咎,他们对阶级的僭越才会被搁下不论。

对于门当户对的强调是清代社会的普遍现象。吴吴山三妇评本《牡丹亭》中就有一条批语说:“今人以选择门第及聘财嫁装不备,耽阁良缘者,不知凡几。风移俗易,何时见桃夭之化也!”就是讲到门当户对和聘礼、嫁妆的风俗耽误了很多良缘。宝黛之间虽然没有阶级的问题,他们都是贵族青年男女,但是在贾府他们的婚姻只能由家长来决定,而且一场联姻里面有很多很多的因素要考虑,不是那么简单的。

贾母更反对的是脱离了家长安排、私订终身的行为。通过阅读我们也能看出,《红楼梦》中的家长们刚开始并没有反对贾宝玉和林黛玉将来的结合,也不禁止他们在一块儿玩耍,反而有一点儿想促成他们的意思,但是封建家长们不会允许他们私订终身,一切都要在家长的安排下才可以进行。如果哪一天宝玉和黛玉学了戏上文章要去私奔,这些家长肯定要崩溃。所以贾母要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不允许自己家族里面的青年男女去读这些书,而且这些书当时被认为是下层文人写的,非常不入流。

贾母对才子佳人故事的批判,本质上是对下层文人妄自想象“诗礼簪缨之族”的嘲讽。大家族追求的是“富而好礼”,对子女有约束,不是仅仅让小姐们生在书香门第、有一个为官作宰的父亲、被视若珍宝就行的。这也是《红楼梦》这部小说有意超越前代才子佳人故事之处。

另外,不独是贾府这样的家庭之中不允许孩子们阅读《西厢记》之类的书籍,就连清朝的最高统治者也一度禁止市面上流传这类书籍。比如乾隆十八年(1753),乾隆皇帝就曾经下过一道关于《西厢记》的禁令:

近有不肖之徒,并不翻译正传,反将水浒、西厢记等小说翻译,使人阅看,诱以为恶。……俱著查核缴严禁,将现有者查出烧毁,再交提督从严查禁,将原板尽行烧毁。如有私自存留者,一经察出,朕惟该管大臣是问。

朝廷下达这道命令的时间,正好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时期。他冒着这样的违规风险,仍然要在书中写进宝黛共读《西厢记》的情节,还要借宝玉、黛玉之口称赞“真真这是好书”“果然有趣”,甚至写到宝黛二人因为读这部书而开始反思自己心中的情感,借《西厢记》的语句传情达意,这简直就是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和诸多封建大家长最担忧的“走火入魔”了。 yACcveFrF/3Obxb9bBOP6NgHDeRxgf6g4IPyLZI81CHvl6HkKPqc8pl0wW8VAC4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