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达尔文如是说

在《物种起源》里,达尔文详细论述了“万物共祖”的理论,但对人类自身的起源一直避而不谈。只是到了结尾处,才一笔带过地写道:“人类的起源及其历史,也将从中得到启迪。”真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尽管如此,维多利亚时代的读者心里十分清楚:达尔文这是在暗示人类自身并不是造物主创造的自然界“宠儿”,也和其他生物一样,都是从“先前”的低等物种演化而来的。

《物种起源》出版后,尽管达尔文的生物演化论受到了宗教势力的激烈反对,但经过近十年的观望,达尔文发现自己的理论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似乎讨论人类起源不再是大逆不道的事了。正如他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坦白的:“倘若我继续隐瞒自己关于人类起源的观点,反而是一种虚伪和讽刺了。”

更有意思的是,曾经不完全接受达尔文无神论学说的好友、地质学家莱伊尔博士,竟在此时著书讨论人类的史前历史了。这令达尔文惊奇不已。他在给莱伊尔的信中开玩笑说:“过去您劝我在讨论人类起源时要谨慎,现在我可得一百倍地回敬您:讨论人类起源问题,您必须谨慎啊!”

走近科学巨匠

莱伊尔是英国地质学家,他长期在欧洲各地野外考察,认为地球的变化是各种外力长期、缓慢作用的结果,提出了著名的“将今论古”原则。他的代表作《地质学原理》为地质学专业必读书目,也曾深刻影响了达尔文的科学研究与生物演化论的建立。

由此可见,在科学同行与好友面前,达尔文从来没有掩饰自己的想法。只是面对公众,他需要等到“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时,才能亮明自己的观点。为此,他发表《物种起源》之后,又等了将近十年。

1868年,达尔文终于写完《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之后立即动手撰写关于人类起源的书。他用了足足三年,完成了一部长达1000页的巨著——《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于1871年出版。

令人颇为意外的是,在这部皇皇巨著中,只有前面不到三分之一的篇幅是讨论人类起源的。达尔文从形态结构、生理特征、胚胎发育、痕迹器官等多方面,比较了人与哺乳动物( 尤其是高等猿类 )之间的高度相似性,说明了人类与哺乳动物( 尤其是高等猿类 )的系谱联系。

举个例子。人类的骨骼特征跟高等猿类的十分相似,如果把人类的骨架跟高等猿类( 类人猿 )的骨架摆在一起,二者的相似性显而易见。在人的胚胎发育过程中,先后出现了鱼类的鳃裂、四足动物的四肢位置、灵长类尾巴的尾骨等各个不同阶段的特征。在少数人身上,留有一些“返祖”特征,比如13对肋骨( 猿类肋骨的通常数目,大多数人只有12对肋骨 )、皮下肌肉能像牛的身体一样抽动皮肤、耳朵能像狗那样转动,甚至有浑身长毛并生有小尾巴的“毛孩”,等等。

了解科学元典

在达尔文的众多著作中,《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被视为《物种起源》的姊妹篇,是达尔文最重要的两部著作之一。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称其为“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十本书之一”。

高等猿类骨架与人类骨架对比图

此外,达尔文还深入讨论了人与动物在心理、心智方面的相似性和联系。尽管有些人类的心智是独有的,但几乎都可以在动物身上找到它们起源的“蛛丝马迹”。

达尔文列举和分析了上述大量事实、证据之后,进一步讨论了人类是如何起源于动物的。他坚持认为自己的自然选择理论同样解释了人类起源于动物的事实,比如我们手和腿的构造就是在生存斗争中适应环境的结果,是在自然选择驱动下,从类人猿的前后肢演化而来的。

达尔文初到南美洲的时候,发现那里现已完全灭绝的大懒兽( 大地懒 )等化石与现生的树懒十分相似。他还发现,在巴西的洞穴里,有很多灭绝了的物种,其个头大小与骨骼形态跟现生的物种也非常相近。

人、树懒、大地懒大小对比图

树懒

树懒栖息于潮湿的树林中,喜欢抱着树枝爬行或倒悬在树上,吃树叶、嫩芽、果实,行动缓慢。树懒分为二趾树懒(前肢有两趾,后肢有三趾)和三趾树懒(前后肢均为三趾)。

大猩猩

大猩猩是灵长类中体形最大的种,主要分布于赤道非洲,站立时高1.3~1.8米,雌性体重70~120千克,雄性体重140~275千克。它们其实是性情温和的素食动物,并且结群生活。大猩猩发怒或面对威胁时大声咆哮,双手捶打胸部,只是一种虚张声势的恐吓行为。

同样,当他到了澳大利亚,发现那里的哺乳动物化石也与当地现生的有袋类相似,而与其他大陆上的化石或现生哺乳动物大不一样。

于是,达尔文推断:物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经历了逐渐演化,这些化石中的一些物种或许就是现生物种的祖先。

更有趣的是,达尔文由此做出了另一个推断:在没有跨越大陆迁徙的情况下,一般来说,生物的祖先和后裔是生活在同一个大陆上的。正是根据这一推断,他在没有任何古人类化石证据的情况下做出了一个“大胆假设”:人类起源于非洲一种灭绝了的古猿,而遗留下来的人类近亲应该是依然生活在非洲的黑猩猩与大猩猩。

达尔文“小心求证”所依据的证据,基本上来自两方面——形态与行为。然而,100多年来的科学研究表明,达尔文的理论和预见是正确的。正因为他在《物种起源》中做了超量的“小心求证”,才能在其巨著《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中自信地表示:他的人类起源理论所依据的基础将是无可撼动的。

达尔文把人类自身放在灵长类的谱系树上,阐明我们跟猿类的亲缘关系非常接近,二者没有本质上的不同,这就足够了!

我们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中小心地求证了有关“人类起源”的大胆假设,其不遗余力、全面透彻的程度,不能不令人叹服。

本章详细介绍了达尔文在求证时罗列的各种证据。他“上穷碧落下黄泉”,找到了许多让人信服的解剖学、胚胎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证据,但在古人类化石证据奇缺的情况下,他的证据依然属于“间接证据”。尽管如此,达尔文严谨治学的精神一直为人称道,也值得我们学习。 TCv5ZqM30Kgz7Ia8ae20QtUOXjr2CAgvSC1aHCn+cTPCf78y3MXgA9LvSyQnZzE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