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生物物种知多少

对于上述问题,迄今为止,尚无人能给出确切的答案。原因很简单:地球上的生物物种太多,研究它们的专家却太少。

经过世界各国的生物分类学家一个多世纪持续不懈的努力,已被发现和描述的所有生物物种( 已经有生物学双名法命名的物种 )总共大约有145万。

已知的全球生物物种总数已经超过200万。其中,昆虫占“大头”,昆虫种类超过100万——占了一半多;植物物种大约45万。

然而,上面这些数字与地球上实际生存的生物物种总数相差很远。除了上面提到的研究人员不足,地球上依然有许多地方尚未被广泛考察和深入研究,而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方往往也是标本采集与研究程度相对不足的地方。像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雨林、马达加斯加等大型岛屿、澳大利亚东北部及非洲大部分地区等,生物多样性异常丰富,还有许许多多未知的生物物种等待生物学家去发现和研究。这些地方通常也称为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 Biodiversity hotspots )。

此外,地表的土壤层中生活着大量微生物物种,我们对其所知甚少;海洋深处也有大量生物物种有待海洋生物学家发现和研究。如果加上另外两个生物多样性“黑洞”( 细菌和寄生虫 ),那么,地球上实际生存的生物物种总数将会是相当惊人的!据科学家估算,寄生虫物种总数约占生物物种总数的三分之一;至于细菌的物种总数,科学家们所知甚少,其实可能多得令他们难以想象。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进展,生物分类学家可以直接运用基因分析手段,鉴定和命名很多目前尚未认识的微生物新种。这些都将大大增加地球上人类已知的实际生存的生物物种总数,从而丰富和加深我们对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如此看来,目前在很大程度上,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研究还有一大片尚未开垦的全新领域。

“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概念在1988年首先被英国生态学家诺曼·麦尔提出。要成为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必须严格符合两个标准:一是至少包括1500种特有的维管束植物(占世界植物总数的0.5%),即具有不可替代性;二是原始植被的丧失率大于70%,即受到威胁。

1994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生物多样性公约》生效日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也称“生物多样性国际日”)。自2001年起,“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由12月29日改为5月22日。 IXFIfbcl0bKiKcpg9BRSV6Ug4JzYzjl3Ne7guSqlZxAeHcQqSBqyiEJnRb+7DwJ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