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林奈的自然分类系统并不自然

林奈是坚定的“神创论”者,他坚信:大自然是造物主创造的,因而是井然有序的。林奈一生致力于为大自然建构秩序。对自然界的万物进行分类和命名,是他要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方式。他的分类旨在彰显造物主的高明,显示了世间万物所构成的一条“存在巨链”。在这条巨链上,人处于最顶端,代表造物主最高贵的杰作。

“存在巨链”由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试图说明整个生命界是一个发展与联系的自然阶梯,这被后人称为“伟大的存在之链”,其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

林奈提出的所谓自然分类系统,试图把所有生物分门别类地建立起一系列分类顺序法则。理想的生物分类应能反映出相互间“自然”的亲缘关系,故称为“自然系统”。这种分类序列( 阶元 ),已从林奈最初提出的门、纲、目、属、种,发展到现在的界、门、纲、目、科、属、种。整个序列是嵌套式的,类似俄罗斯套娃。我们人类在这一序列中的位置从上而下是:动物界( Animalia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哺乳动物纲( Mammalia )、灵长目( Primates )、人科( Hominidae )、人属( Homo )、智人种( Homo sapiens )。

人类在自然分类系统中的位置

“存在巨链”的思想不是林奈的发明,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并被西方一些哲学家逐步完善,成为“创世论”的佐证。这一思想认为,世上万物都是造物主按预先设计的完美蓝图,沿着一条从低等到高等的巨型长链“有序”地排列开来,每一个物种在这条巨链上都占有自己特定的位置,并且一经创造后,便不会改变。

林奈提出的体系,原本是要证明造物主所创造的生物多样性是多么井然有序。他的《自然系统》旨在支持这些传统的观点——物种不变( 物种固定论 )以及造物主在创世中的独特作用(“ 创世论” )。

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彻底颠覆了“存在巨链”的思想,达尔文用生物演化论推翻了“创世论”,带来了人类思想史和科学史上一场重大的革命。

然而,林奈创立的生物分类体系和命名法幸存了下来,这又是为什么呢?

达尔文《物种起源》里唯一的插图,即那棵分叉的“生命之树”示意图,标志着真正的自然系统学的开端。

《物种起源》里的“生命之树”图,也是原著中唯一的一张插图。

达尔文的生物演化论解释了物种之所以可以归入属、属之所以可以归入科等层层相嵌的分类系统,是因为它们在演化历史上的某一时间点上,曾有一个共同的祖先;而对共同祖先追溯得越远,其分类等级也越高。

换句话说,同一个属里所有物种有个最近的共同祖先,而同一个科、目、纲、门里的所有物种递次有越来越远的共同祖先。这才是真实反映了物种之间亲缘关系( 系谱近似 )的自然分类系统!这也正是生物演化论的精髓所在: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起源于远古时期一个共同祖先( “万物共祖”学说 ),是经过亿万年来长期的生物演化而发生的。

达尔文革命的伟大之处,在于突然间令林奈的自然分类系统的含义发生了彻底的改变——生物演化论揭示了生物演化的真实历史轨迹,使生物分类学家不再像林奈那样试图去赞美造物主计划之完美。在这个意义上,达尔文给了林奈的自然分类系统以全新的生命,从而拯救了林奈的自然分类系统框架。

不过,林奈在科学史上仍然占据重要的地位:他不仅创建了生物分类命名法,还亲自命名了4000多种动物、7000多种植物,其中包括数千种昆虫、鱼类和贝类。他以自己不懈的努力,结束了过去博物学分类命名上的乱象,为如今国际通用的现代生物分类命名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林奈的《植物种志》与《自然系统》分别成为现代植物命名法、动物命名法的起点,被视为现代生物分类和命名的开山之作。林奈分类命名体系的标准化与实用性,使它在世界范围内被博物学家们迅速采用,并一直沿用到今天。

林奈的动物分类“六大纲”

160多年前,达尔文在《物种起源》里指出,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可以用一株大树来表示(“生命之树”),其中嫩枝、绿叶和新芽代表现存的物种,枯萎、折落的枝叶则代表先后灭绝的物种。可惜,已灭绝物种的化石在达尔文时代被发现得极少,这也是他颇为头痛的问题之一。但是,他根据生物演化论确信,已灭绝的生物物种总数大大超过了现生物种的总数。

经过达尔文以来数代古生物学家的努力,我们已经发现了许许多多灭绝生物的化石物种,证实了达尔文预见的正确性。本章简要地回顾了地球历史上的生物多样性,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些现已灭绝的奇妙生物。 1NMc3c71shVgg4XYyd4fFgTZrs9DKLN3hipf+MV8sfs9fBM+PNRS6C85teb6BaH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