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人际之间找准自己的位置,是一门既容易又困难的学问。
现在的青年打工者早已没了我们上一代人的荣幸,几乎不可能有哪家公司能够保证所有员工都获得终身雇佣,并给予他们生老病死等全方位的照顾。打工者不得不时时考虑并认真规划自己的人生,即自己的职业生涯。他们得不断更新知识、学习新技能,从而赶上社会发展的脚步。
但是许多人,往往忽略一个对自己的前程至关重要的问题——怎样找准自己的位置。
前些时,一个在深圳发展的朋友,托我照顾一下他在北京工作的儿子,我约了这个年轻人在三元东桥的渝乡人家吃饭。他长长的黑发束在脑后,黑色眼镜框后面躲着一双忧郁的眼睛,说话声音很小、很慢,显出对前途的无奈和绝对的不自信。
他从美术学院毕业,一直在搞美术设计,去年应聘到一家电视台做后期制作。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工作,有时为了赶时间,竟然连续一百多个小时不睡觉,玩儿命干。他喜欢这种状态,喜欢这种快节奏、高收入、高消费的生活。但是就在三个月前,他突然被老板炒掉,离开“火红的年代”和“共同奋斗的战友”,回到自己租住的筒子楼——冰冷而孤独的世界。
原因他很明白,但他怎么也想不明白的是,自己只是当着大伙儿的面跟老板坚持了一下自己的意见,怎么就会遭此厄运?他现在心灰意懒,什么也不想做。前一阵儿挣钱容易,没注意积攒,目前几近拮据,手机也停了,他精神萎靡,几乎处于崩溃边缘。
“我快不行了,再不出现新的转机,我……”他说不下去了。
他遇到的这种状况其实普遍存在,没什么想不开的。说实在的,在我看来,这原因多半也来自他自身。按照他的说法,他那么喜爱并忘情于这项工作,应该能干好,也就是说,他不会是因为工作不称职而被解雇,他是因为不知道自己的“位置”而不招老板待见的。你就不会换一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吗?我们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就见他两次从衣兜里摸出香烟,自己点上,竟全然不知道让我一让。
我喜欢他这种单纯的本色,但老板不!
最近,有人用嘲弄的语调给我说了几句打油诗:
老板夹菜他转桌,
老板劝酒他不喝。
老板讲话他唠嗑,
老板私事他乱说……
说完,他还笑着说:“我就这样儿,就这么傻!不知道转弯儿,要不怎么老不招老板待见呢……”
他的样子把我也逗笑了。能在人际之间找准自己的位置,确实是一门既容易又困难的学问。工作中,许多人就是因为没有掌握好它,尽管有知识、有能力,工作也努力,但还是吃了不少亏。
也许有人会说:“你这是庸俗哲学啊!”可是,让我们扪心自问,让我们满世界找找,从伟人到平头百姓,有几人能绝对免俗?只是无论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遵守一定的游戏规则,讲究一定的职业操守,都要有自己的道德底线。
在这里,我要告诉诸位的是,能和老板把关系处好,又能少受剥削,得到丰厚回报的一定是少数人,因为这里面有玄机。
“不会吧,这么吓人?”有人可能会这样质疑。确实也没那么吓人,只要对下面的经验和故事稍加体会,你就会恍悟。
“一个人,首先应该知道自己是干什么的。”我的一个初中同学谈到职场经验时这样说。
这个老同学是司机,开了二三十年车,应该说是标准的“蓝领”。我们差不多有六七年没见面了,其间有时打打电话,互相问候一下。
今年年初一天,这位老同学忽然打电话来说他失业了。我的心立刻一沉,想他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在初中一毕业就学那劳什子汽车驾驶,害得他二三十年了每次找工作人家都让他开车。
老同学这个时候找我,肯定是需要帮助,哪怕是陪他说说话儿也是好的。我想,我要能帮他找到一份适合他的工作就好了。按理说,为他找一份工作并不太难,只是他总不能一个月一千多块地干一辈子吧。“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呢?”我心底里为他好一阵悲凉。
忙完手里的事,我就让司机拉着我往他家赶。心想,我现在能做的只能是看看他,然后听他倾诉,可能的话再给他出出主意,眼下他最需要的“心理援助”也就是这些吧。
到了他家门口,刚按一声门铃,就听见老同学在里边应道:“来啦!”声音里带着兴奋,再一见人,果然看不出我在路上想象的那般沮丧不堪。
诸位读者,你们猜,我在他家看到了什么?哇!一个装饰得像宫殿一般富丽堂皇的大客厅!客厅里锃亮的实木地板和设计精美的灯池等等就不必说了,单看摆放在客厅一角的白色三角钢琴,就已知非一般“白领”所能企及。
错愕之中,我试探地提出参观一下他的“豪宅”。他说“看吧看吧!”然后领着我一间一间地看过去。
他的房子是三室两厅,差不多有二百平方米。他说房屋加上装修,大约花了七十万。交谈中我还了解到他和妻子每人拥有一辆汽车,妻子是三厢夏利,他则是大众捷达。无论房子还是汽车,都是现付,没向银行贷款一分。仅从浮在面上的这些固定资产来估算,就已接近百万,怎么说也是中产阶级了。
当我们再回到客厅坐在舒适的沙发上时,讨论的已不是我在路上想的怎样帮助他解决就业问题,而是交流怎样赚取财富的经验了。顺便补一句,他当时确实是无事在家,原准备和朋友开个汽修厂,可这段时间那个朋友去了日本,差不多要半年才能回来,他就打电话找我,是想看看眼下有什么赚钱的事好做。
“咱们班同学里边,你是最成功的。”老同学诚恳地对我说。
“你也很不错嘛,殷实之家啊!”我赞美地环顾四周,真心为他高兴。
“这些年在社会上混,最大体会就是得知道自己是干什么的,然后主动沟通。甭管是什么人,比你高的、比你低的,都要沟通,这样才会有各种意想不到的机会来找你。”老同学感触颇多,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大概是三年前,他给一家国企的副总开车。这位副总是专家型的管理者,硕士毕业没几年就因有突出贡献被破格提拔,论年龄应该是他的子侄辈。但老同学很明白自己的身份,认为无论给谁开车,自己都是开车的,干什么就得吆喝什么。所以,每天他都把车擦得亮亮的,车内打理得干干净净,准时准点接送那位年轻的副总。
这天下班,年轻人对老师傅这样为他服务表示不安。老同学就说:“您是副总,再年轻也是我的上级,您就踏踏实实地坐您的车,干您的副总;我呢,好好儿地开我的车,挣我这份儿薪水……”这样一来二去,两人的关系亲近了,感情也加深了。
有一天,刚拿到驾照不久的副总想过过车瘾,就跟他商量。他二话没说,就跟副总换了位置。
正是初春时节,阳光灿烂,公路两旁的绿柳随风摇摆。初次驾车上路的副总坐在驾驶室里,手握方向盘,听着汽车音响里流淌出来的美国乡村音乐,好不惬意!就在他意气风发之时,却猛地闯了红灯。老同学的提醒没能让他刹住车,红灯亮时,车的大半个身子已过停车线,对面的交警示意他们靠边停车,接受处罚。车一停好,老同学毫不犹豫并且不容置疑地赶紧与副总在车内换了位子,替年轻的副总顶了雷,这令副总好生过意不去。
闯红灯不是什么大事,交通处罚不轻也不重。老同学说,若真是人命关天的事他也不能这么做,但他却因此得到了一个命运的转机。不久,这位副总被一家著名的国际公司聘为中方总经理,就把他也带了过去,还是给他开车。为了提高老同学的待遇,还给他任命了一个办公室副主任的虚衔,享受中层干部待遇。买这房子的大部分钱,就是在这家国际公司挣的。
我说:“你真是‘跟着老板来赚钱’呀!”
他说:“我就是没学历。要是有学历,早就不止这样儿了。”
“你的做事能力就是学历!”我说,“有的人左一个文凭右一个证书,可未必能做到你这份儿上!”
他同意我的说法,实实在在地说:“这几年有这点儿进步,就是得益于自己的这点儿忠诚,知道自己是干什么的,把位定好,然后尽职尽责。”
“老板就喜欢你这种人!”我说。
他说:“只能说比较喜欢吧。我虽说有点儿悟性,也挺忠诚,可绝对不是老板最喜欢的那种人。”
我笑着问他:“那你说,老板最喜欢什么样儿的人?”
“老板最喜欢你这样儿的人。”他双目直视着我,十分诚恳。“有点儿意思!为什么?”我仍然笑着问。
“因为你既是人才又是奴才!”
“你骂我!”我们都大笑起来。笑后我感慨地说,“真是一针见血!”
我这位老同学文化程度不高,说话直白,要是从理论上批驳他的这个观点,我可以说出一大堆话,但我什么也没说。我明白他的意思,不外是说“能干加忠诚”,才能赢得老板的赏识,二者缺一不可;尤其是忠诚,他包含的不仅是对公司的忠诚,甚至包含着对老板个人的忠诚。而我更明白的是,这恰恰是多数能干的知识分子所不屑于认同的,他们的这种缺失就给那些不能干、善作秀、假忠诚的人提供了机会。
一个自打初中毕业就进入工人阶级队伍的“蓝领”,竟得了中国传统的“主子与奴才”文化的精髓,因此能够买房买车,进入“中产”,这不能不令人得到某些启示并心生感慨……
如果一个人能在公司找准自己的位置,那么不仅是老板,就是同事也会喜欢你、接受你,这样你的发展机会就会更大。我曾留意过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发现既能干又忠诚的打工者实在是比老板的数量还要少。也许,这就是你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