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老宅遭劫

张凤武风风火火、衣衫不整地钻过绿油油的林地,靠着一片齐腰深的苞米地做掩体,越过了青月庵,踏入了金马驹子山。

仰望群峰,心一下子跌入谷底。完了,才出狼窝又入虎口。这金马驹子山主峰右侧有一条羊肠小道,通过它,再转过山梁,就到了朱碌科的老宅了。要绕过小路,无疑是钻进山贼的口袋阵,想要抓他,举手可得。后面的枪声已经渐渐消失,那是国军第三团,张凤武是数天前从奉天皇姑屯街头跑回家的。同回的有朝阳的蒲天、盘锦的杜尚辉,都在半路上打散了。学生会组织“不当亡国奴——”运动,张凤武是学生会主席。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镇压,鬼子的飞机轰炸,死了成千上万的学生。

张凤武想,改道走吧,他扭身钻进了苞米地。眼望着绿油油的庄稼、青山、潺潺的流水,马上就被鬼子飞机的轰炸变成焦土,他一阵悲伤,流下了热泪。这里,是否被鬼子扫荡?这次回来,一定争取民众,扛起枪,把鬼子赶出中国。想到此,张凤武在田畴上欠了一下屁股,下意识地摸摸手枪还在,但是一颗子弹也没有了。他要等到天黑,繁星挂满天体,再退到二道河子,绕道回朱碌科镇。父母和小妹还住在老宅,不知安然与否?他不敢走金马驹子山是有原因的,金马驹子山有一伙贼寇,为首的潘二喜是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曾派出下人来张家提亲,怎奈张凤武的老爹棒子骨张清就是不同意,哪有一良家女孩嫁给贼寇的道理?

朱碌科,蒙古语。乃中心,腹地之意。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清朝乾隆年间,有个叫张和永的商人在此地经商,市场繁荣,交通便利,为附近百里繁盛兴旺之地。北连青松岭,东临哈喇沁,南与朝阳县沟门子接壤,方圆一百六十公里。

张清的祖父张和永就是一分一分攒下了这些产业,治下了田宅,他积德行善,在老宅前院修了一座庙宇,叫“弥勒寺。”后来,儿子连遭匪患,女人被杀,才留下一双儿女。到张清这辈,才算消停,勉强度日。

当时人们都知道,都是弥勒寺关于“金马驹”之传言惹的祸。

那么,土匪的头目一次次更替换人,怎么又占据了金马驹子山了呢?他们认为金马驹子山才是真正的藏宝之地。

那年洋人入侵,也曾占领过弥勒寺,也是为传言的地下宝藏而来。

清嘉庆年间,发生过一段传奇。在修筑弥勒寺时,里面塑造了一尊关公肖像。因为张和永为人平和,谦让,从来不动武。所以他不喜欢武将,只能把关老爷的几缕长须拿掉,塑了一尊文关公,观世音菩萨像。有了关公,必须有马,在弥勒寺院内两侧,各塑两尊马驹子,流光溢彩,是当时的工匠刷上的漆彩。

谁知,那年夏天的午后,张和永突然看到一匹在阳光下晃得金灿灿的枣红马在吃他的黄豆,那黄豆的秧苗长势良好,怎么容得下马匹践踏?张和永把钱褡子往院墙上一扔,就去哄马,马受了惊吓,四蹄腾空,稀溜溜一叫,顿时不见了踪影。张和永眨巴半天眼睛,也没看出所以然来。对做织布生意的同僚说,是不是自己花眼了呢?同僚也说,几天前也看过此马,是谁家的呢?谁家的金马驹呢?张和永一听他说金马驹,一下子想起关公的金马驹来。他自己一边摇头一边背着钱褡子走了。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

说话间,神差鬼使地走入了弥勒寺。更夫一看是主人,没有多拦,放他进寺,这一看,吃惊非小,左侧的金马驹不见了,塑像下面有个深坑,像是一个洞。张和永急忙喊,马驹子呢?马驹子呢?

更夫跑进来,对张和永说,金马驹不在那里吗?你怎么了?

张和永再揉眼,可不是吗,在啊。

之后,人们也多次看到关公的马驹子偷吃庄稼的事,人们就悄悄地跟着金马驹,直到跟到寺内为止,每逢此时,人们都看到金马驹的脚下有眼大洞。人们开始谣传,那是张家的地下宝藏。清朝各路义军都来过这里,挖其宝藏,洋人也曾掺入,都空手而归,张家从此厄运连连。张和永为了不让马驹子祸害庄稼,就每天打草,挑水,喂马、饮马。迫于无奈,后来举家迁至青云庵外,有一座高山。为了迷惑仇杀,起了那座山为金马驹子山。土匪和洋人怀疑张家在金马驹子山有宝藏,再次鱼贯而入。

张和永早逃离此地,潜往热河,从此隐姓埋名。张清在家谱里得知自己系张姓,逃荒来到那老宅,重新修缮,住了下来。今非昔比,免不了热泪盈眶……

张凤武闯进老宅,脚跟还没站稳,三叔就迈进院门。他的家满屋狼藉,炕上,地下破烂不堪,不知道爹娘和凤英小妹去了哪里,张凤武傻呆呆地四处看。就听大门咣当一声,三叔憨厚的声音急促促地飘过来:“凤武,你回来的正好,我们快去弥勒寺要人,大哥大嫂还有侄女被大兵抓走了。”

“大兵?哪来的大兵?”

在朱绿科镇,大家统称当兵的为“大兵。”

张凤武一听说有大兵,一下子就怀疑到了国军。为什么抓父母呢?难道与我有关?

张凤武的爹张清靠着做豆腐为生,那干豆腐做得在方圆百里都是一绝,这也是后来朱碌科镇流传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张清日子过得殷实,又不愿参与政界,国民党曾让他当镇团委员,他都没干。他就是那个脾气,刚强,倔强,做好干豆腐就心满意足了。由此,他对小时候的儿女教育有加,自知“书中自有黄金屋”的道理。他请了乡间最好最有水平的秀才,做了孩子的私塾先生,一直把张凤武供到了奉天的学堂。女孩家读书没什么用,但凤英却知道救国救民的道理。她最早听说红军,是从启蒙老师——那个秀才那里知道的。

被国军抓的凤英,绑在弥勒寺的偏房里。凤英的父母关在正房里,国军头目李寒秋是接到密报,从金马驹山下来,抓住了张凤武的父母和妹妹张凤英。

他们想用人质作饵,抓到张凤武。

那天,金马驹子山头领潘二喜已经答应和国军合作,听说要抓张清全家,一个高跳下太师椅:“去抓他们,我也有份,兄弟们备马!”

“潘老弟,莫急。此番主要是抓到张凤武,我们可以偷偷带几人下山,切不可打草惊蛇。”李寒秋神神秘秘地说。

“哈哈,你怕啥?我才舍不得伤他们呢?我要把张凤英抓回来,当压寨夫人。”

“老弟,真的不能鲁莽。”

潘二喜歪脸看着李寒秋,不知道他葫芦里装的什么药。李寒秋在潘二喜耳边,叽叽喳喳几句,大手一挥,“你说这样,行吧。”

“到紧要关头,我再出面,千万不要伤了张凤英。”

说完,各自牵了马匹,四五个人穿上国军带过来的黄军服,腋下塞着双筒洋炮,便马不停蹄地奔朱碌科而来。 q2uJlkfAp6BFT3h5LdkKC6hG22CJpwa4eBw0CtZZvsEaEkOBV6jDtdfBf0WNf24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