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岳飞是南宋的元帅,历史上人们都以为他是被奸臣秦桧害死的,殊不知那秦桧是领会了赵构皇帝的意思,才用十二道金牌从抗金的战场上把他召回来,将他害死。
岳飞能打仗,岳飞总忘不了金国掳去徽、钦两个皇帝的靖康之耻。他发誓要打到金国老巢,救回被困在那里的两个皇帝。
本来现任皇帝赵构很喜欢岳飞。因为他忠于皇室,又会打仗,在抗击金兵的战斗中屡建战功,保家卫国全仗着他呢。但是他心眼儿太直,说话太不讲究艺术。不管人家爱不爱听,反复跟赵构提救二帝的事。
岳飞以为营救二帝是天经地义的事,以为这也是为他们赵家皇室着想。他哪里知道,赵构这个老板私底下有另外一番心思:二帝回来,自己还能做皇帝当老板吗?
当岳飞率岳家军把金兵打得落花流水,正要乘胜追击实现抱负的时候,秦桧用十二道金牌终止了他进军的脚步。宣岳飞回朝,明明是个阴谋,岳飞又没有二话,坚决执行命令,一点都不懂迂回和打探朝廷对他会如何制裁。最后,主持朝廷工作的CEO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把岳飞害死在杭州的风波亭。
真是千古奇冤!千古奇冤,冤就冤在岳飞自己死了,都不知道是为了什么。
在职场上岳飞显然不是秦桧的对手。秦桧审时度势,猜透了赵构的心思,坚决拥护赵构皇上唯一的领导地位,誓与动摇皇上地位的人斗争到底。
我想,岳飞就是太简单了一点,忠诚在哪朝哪代都是要提倡的,但是忠诚也要把握好分寸,做到进退有节。
如果岳飞能理解赵构的心思,并采取迂回的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表明二帝回朝后已经不适合做国家最高领导人,不会威胁到他的地位,把他们两位老人安抚好,还能证明赵构是有情有义的明君。这样一说,赵构也许会支持他,并赏识他呢。
真诚也是需要经营的。
在职场上左右逢源的唐俊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
有一次盛大的老板陈天桥看好一家公司,准备收购,作为职业经理人的唐俊经过调研后发现这家公司的前景和价值并不看好,但他没有直接说,而是给陈天桥的弟弟、盛大的副总裁陈大年发了一条短信,委婉地说了自己的意见。
在公司的会议上,陈大年提出了反对收购的意见,唐俊表示支持陈大年的意见。运用这种迂回的方法让公司避免了一次决策上的失败,为盛大至少挽回了3亿元的损失。
回忆起来,我在职场上虽然不乏智慧,但是有时有点像岳飞。我曾以为自己给老板提意见是为公司好,为公司好,就是为老板好。殊不知老板他不愿意听,特别是当着公司其他人的面质疑他就更让他感到难堪。他的心里不愉快,也许当时就跟你翻脸,也许当时表现出虚心听取意见的态度,但是心里给你攒着呢。
当老板的为了宣扬自己的“德政”常常会做出虚心听取员工意见的态度,他也许是真心的,但是你别当真,你一当真说出自己的意见,保不齐会遭遇岳飞的下场。这几乎已成为一个规律,所以一定要切记。
如果你真的认为你的忠诚的意见很重要,那你也要找一个老板能够接受的方式,把意见裹上蜜糖后再提出来。这样既实现了你的目的,表现了你对公司的忠诚,又不至于引火烧身。
我担心我的一番忠诚的话题,会误导了当今的年轻人。我还是用一个例子来说这个事吧。
当年一个姓耿的老板带着一干人创业,我也在其中。没想到第一次就赔进去300万的货,公司的气氛一片肃杀。老板每天都长时间地闷在办公室里,很少跟大伙交谈,他对未来到底是怎么想的,谁心里都没底。
承受不住这种压抑气氛,一个从大学出来的教授,终于以学者的理性给老板来个“上疏十条”。大意是分析了当前公司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原文我没看到,只是在老板跟我们怒骂这位教授的时候露出了一点内容:“该死的,给我‘上疏’?还十条!公司的状况我还不知道吗?”
这一闷棍,打得教授在后来的十年里再也没敢以主人翁的身份正式在公司表达过自己的意见,也没有得到过应有的重用。
看来,武可以死战,文不可以死谏。如果非要谏,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份、立场和表达方式。
那位教授的方式其实是不错的,他没有当着大伙的面“上疏”,怕自己说不清楚还用了书面的方式表达,但是他怎么还是惹怒了老板呢?我想,他的问题一定出在了发表意见的角度和语气上。
不然老板不会怒成那样,老板一般是懂得轻重,知道员工真正用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