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识字许多年以后,我家除了课本还是一本课外书都没有。幸好,邻家有两个比我大的孩子,从同学那里借来一些书,我插他们的空把它们都读了。《苦菜花》《迎春花》《林海雪原》《红岩》《烈火金刚》《敌后武工队》《野火春风斗古城》《战斗的青春》《前驱》《三家巷》《青春之歌》《小城春秋》《家》《春》《秋》《子夜》等等,都是那时候读到的。时间大概是小学六年级到初中这个阶段。
现在说读书,说的是文学、社会学、哲学、历史、科普、励志学、财经、管理等等。我们那时候说读书,就是读长篇小说。
开卷有益。尽管读的是赋予想象的非纪实类作品,但是从中还是有不少收获。首先体验了现实生活中不曾有的多种人生。懂得了人与社会,人与经济,人与人之间的一些常识。在读书中慢慢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审美观,甚至人生观。当然,书里面关于男女间真挚、细腻、曼妙的描写更让人沉醉。
《三家巷》中陈文雄、陈文娣、陈文婷、周泉、周榕、周炳、何守仁、区桃他们一群少男少女们成长、恋爱的故事就曾让我如醉如痴。
但是,多年后我发现,欧阳山的《三家巷》让我受启发最大的,竟是周、陈、何三家的发展史。我后来的道路,多少跟书中那三家人给我的启发有丝缕的联系。
《三家巷》通过对周家、何家和陈家三家人的描写,表现了当时社会生活和阶级的一个缩影。周家代表工人阶级,陈家代表买办资产阶级,何家代表官僚地主阶级。
周、陈、何这三家是清朝末年迁入有六户人居住的三家巷。三家的主人分别从事打铁(周家)、狱卒(何家)、小摊贩(买办)三种职业。社会地位差别不大。但是,经过几十年的世事变迁,三家人的职业和社会地位开始发生转变。何家成为了官僚地主,陈家做了买办,只有周家还在打铁。
何、陈两家发达以后,并购了巷内其他三家的房子兴建了豪宅,陈家是西式的、何家是中式的。而周家的房屋却日益破旧,巷内贫富差距明显拉开。
尽管这三家在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上差距很大,但是这三家的孩子在一起玩得还是很开心快乐的。他们一起成长,一起读书,一起向往革命。
陈家的陈文雄、陈文婷,何家的何守仁应该是“富二代”、周家的周泉、周炳就是“贫二代”。
书读到这里我就想,为什么起点都一样的家庭,经过几十年竟然有这么大的差距?陈、何两家一定是在社会的某个阶段把握住了机会,才成为社会的上等人。而周家也一定是因循守旧,老实巴交,缺乏某种创新的东西才沦落成这个样子。尽管作者把倾向性赋予了周家,特别是主人公周炳。但是,我还是更羡慕陈家与何家的创业者的胆略和智慧,当然,陈家与何家不择手段,损人利己获取财富的行为是一定要批判的。
记得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在上中学。当时我就想,倘若我遇到机会,决不会像周家一样,无动于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只知道打铁。我要给我的子孙创造如陈家与何家一样的财富,让我的后代过着如陈文雄、陈文婷、何守仁一样的生活。
在我三十多岁的时候,赶上了改革开放,可以说是机会来了。于是我在商海里酣泳了一个时期,实现了我想要的那些东西。
想来,“改革开放”就是给了我一次实现梦想的机会。我对此也准备了二十多年。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这个准备不一定是物质、知识、技能的准备,它更应该是思想意识上的准备。那么多人在科学院搞研究的高端人才,最后很少有柳传志出息那么大的。这可能就是因为柳传志很早就有了意识上的储备,所以机会一来他就离开研究所,创办公司,成就了著名的联想集团。
其实,改革开放是为我们这一代人提供了一次千载难逢,或者说百年不遇的机会。许多平民白手起家,创造了财富奇迹。现在,他们又把财富传给了自己后代,人们称他们为“富二代”。
在改革开放中像《三家巷》里周家那样的人家也不少,他们多为产业工人、农民和老老实实的小职员。他们没有勇气或者缺乏嗅觉,在一次改革的大潮中,隔岸观火,错过了一个又一个浪潮。他们的子女属于“贫二代”。“贫二代”没有车开,也没有像样的房子可以继承。不能参加消费比较高的休闲活动,买一件有品牌的衣服,要算计一段时间。这样的家庭如果出现一个重症病人,多年的储蓄一下子就可能会用光。
因为他们没有什么社会背景,也没有多余的钱疏通关系,所以他们的子女在就业问题上也处于劣势地位。
知耻者而后勇。我想,大多数“贫二代”不会埋怨上一代的作为,他们更多的是不服输,像我当年一样,心中怀揣着强烈的渴望,想要彻底改变现状。
确实,我们不应该就这么甘心地沦落下去。更不应该坐等一个门当户对的异性,一起结婚生子,造出“贫三代”。不能,那不是我们当代年轻人的方向。
起义军领袖黄巢有句话说得好:“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难道王侯将相都是天生的吗?
年轻人要有志气,上一代没有赶上太阳,下一代绝不能再错过月亮。当代大哲人,我在国家图书馆工作时候的馆长任继愈曾经说过:年轻人要有一点理想,甚至有一点幻想都不怕。
豪言归豪言,壮语归壮语。我们要改变家庭的愿望,还是要脚踏实地地一点一点实现。
其实,变革也不是一下子,一夜间就变过来的,它有一个酝酿、发展、成熟的过程。我们一天一天地过日子并不觉得有什么变化,只有过上多少年以后,回头一看,才发现真的是剧变了。
“喱”八毛钱一斤的猪肉怎么都十几块一斤了。月薪40元的人怎么就变成2000多元了!
所以,我们不要太着急,要抓紧每一天,每一次的机会,尽量做到机会来了没有遗漏。这样坚持数年,你就会发现自己已经比别人走得远些,社会地位也比其他人上升得快一些。只要不被社会落下,我们的心灵就不会太痛苦。也不会愧对父母和未来的孩子。
也许,到那时候,你已经转变了“贫二代”的身份,同时,再创造出“富三代”来也并非不可能。
贫,不可怕。贫则思富,贫会让人对财富更具想象力。尽管我成长的那个年代贫富的差距没那么大。但是,别人吃面包,我吃窝头;别人吃苹果,我啃萝卜的日子还是能让人感觉出差距的痛苦。所以,我肯思考、很努力、不怕冒险。把握机遇,脱贫了,致富了。
我就业的时候,只有工、农、兵、学、商五个种类的选择,而现在的选择已不只是三教九流,而且不论起点高低都有自己可以发展的空间。没有单位的自由职业者照样可以过得有滋有味。特别是,随着自己对未来的设计越来越清晰,可以自由更换岗位,甚至行业。
上一代虽然没给我们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社会却给我们搭了一个大舞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们要做经济上的成功者,我们不靠“世袭”,我们要享受创业和积累财富的过程。先接受匮乏,再享有财富,完整地享受人生!
朋友们,我怎么成功,你们就一定能怎么成功。我的成功不难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