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彰,字子文,与曹丕、曹植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这三兄弟,也分别继承了曹操的一些优点——曹丕善于把握人心,不仅在文学上有一定造诣,还精通各种政治手段;曹植则是文采斐然,是“建安风骨”的奠基者之一;曹彰虽然不通文墨,但却喜欢行军打仗,擅长韬略,在抵御外族入侵方面可谓功勋卓著。因为须发天生就是黄色,异于常人,因此曹操称这个儿子为“黄须儿”。
曹彰少擅骑射,膂力过人,能手格猛兽,极其骁勇,可惜不喜读诗书,唯好骑射、阴阳家学说和谶纬术数。曹操经常批评他:“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马击剑、阴阳术数,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非拉着曹彰去读诗书。曹彰不堪其苦,经常抱怨:“大丈夫当学卫青、霍去病,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纵横天下,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有一次,曹操把所有儿子叫来询问其志向,曹彰脱口而出:“好为将。”曹操又问,那怎么当一个好将军呢?曹彰慨然道:“为将者,身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
曹彰作为一员猛将,最爱的就是武器装备,他疯狂迷恋各种名贵战马。据《独异志》记载,有次曹彰在街上看到了一匹骏马,马上找到骏马的主人,邀请到府上盛情款待,想要得到此马。那人有些不舍得,曹彰就说:“余有美妾可换,唯君所选。”马主人大喜,当即挑选了一个最美的小妾,曹彰立即与之交换,生怕马主人改变主意。
另据东晋王嘉《拾遗记》记载,曹彰擅射箭,能左右开弓;又学剑,可于百步之内,断人须发。当时辽东乐浪郡(今朝鲜一带)献来一只猛虎,纹理斑彩,用铁笼关住。曹操问有谁敢搏虎,勇士们都表示压力山大,曹彰却上前一把抓住虎尾,缠在自己胳膊上,猛虎贴着耳朵不敢出声。后来南越国又献上一头白象,曹彰用手捏住它的鼻子,象乖乖地伏在地上不敢动。后来曹丕即位,铸了一口大钟,悬在文华殿,但又想换一处悬挂,力士们也表示压力山大,曹彰看到,把钟背起来就走。曹丕赞叹道:“以王之雄武,吞并巴蜀,如鸱衔腐鼠耳!”
公元 218年夏,代郡、上谷乌桓首领能臣氐造反了,曹操于是任曹彰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率军北征,以逞其横行沙漠驱逐戎狄之志。曹彰大喜。临出征之前,曹操特意告诫曹彰:“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动以王法从事,尔其戒之!”曹彰满脸肃穆:“末将领命。”曹操点头微笑:“黄须儿孺子可教也。”
曹操喜欢叫曹彰“黄须儿”,因为孙权有一把漂亮的紫髯,曹彰的须发却是黄色的。
安排好北方战事,曹操便启程西征,去与刘备争夺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另一边,曹彰率军北征,可刚到达涿郡的易水北岸,就遭到了数千乌桓骑兵伏击。这时曹彰兵马尚未聚齐,手里只有千余步卒,数百骑兵,曹军寡不敌众,又猝然遭袭,一时大乱,不知所措。
在这种情况下,曹彰便使用当年卫青漠北之战所布环形车阵,将辎重车首尾相连围城一圈,再以弓弩手拉满弓守在里面,大车间的缝隙则由疑兵填充。这不愧是步卒对付骑兵的最佳阵法,百试不爽,乌桓骑兵冲了半天冲不进去,纷纷退散。曹彰带着数百骑就追了上去,他身先士卒,疾驰发箭,乌桓骑兵一路应弦而倒者,前后相继不绝。曹彰乘胜逐北,一路追到桑干河以北,离开代郡二百里,远远超过曹操指定的追击范围了。诸将都劝曹彰:“我军新涉远地,士马疲顿,又受节度,不得过代。若再深进,违令且轻敌也。”曹彰却道:“率师专行,唯利所在,何节度乎?胡走未远,追之必破。从令纵敌,非良将也。”说完翻身上马,号令军中:“有谁留后不出,斩!”又下令按照平常标准增加一倍赏赐将士,这样将士们虽然辛苦,但也乐意追击。于是曹军继续往北追,一连追了两天一夜,直追入鲜卑境内,才追到乌桓主力。乌桓人只得去向鲜卑求助,鲜卑首领扶罗韩乃将骑万余来迎,曹彰奋进击讨,大破之,一战斩首俘虏数千人。曹彰乃双倍犒赏从征将士,将士无不大悦。
扶罗韩忙遣使向另一鲜卑首领轲比能求救。轲比能带了数万骑兵到战场边观望强弱,他见曹彰奋力冲杀,所向皆破,便摆下鸿门宴,将能臣氐、扶罗韩两人斩杀,兼并其众,并将二人头颅献于曹彰,请求臣服,曹彰见好就收,随即班师。
辽东乌桓前遭曹操破降,代郡乌桓又经曹彰蹂躏,其族遂微不复振,或同化于汉,或融合于鲜卑,终至消亡。见于史者,唯《新唐书》所载,有一极小部落,居大兴安岭之北。
正在长安指挥各军西征刘备的曹操,听说曹彰大破北虏,非常开心,连道:“黄须儿竟大奇也!”命曹彰速来长安会合,帮忙打刘备。而当曹彰星夜兼程赶到长安时,汉中战役已然结束。曹操于是让曹彰代理越骑将军之职,率一支骑兵留驻长安主持对蜀军务;并以曹真为征蜀护军,与都护将军曹洪以重兵共守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有三位宗室防守西边,这样曹操才算是放了心。后来诸葛亮屡伐中原,打了一辈子都未能越过陈仓一步。
如果说曹丕是曹操的文治接班人,那么曹彰则很有可能成为曹操的武功接班人。但很可惜,曹丕是不需要一个掌握军权、战功赫赫的诸侯王弟弟来威胁自己地位的,所以他即位后,就立刻让曹彰去自己的封地就国,不再让他参与军事,一代名将就此被结束职业生涯,令人唏嘘。公元 223年,曹彰在京都朝见魏文帝曹丕时,在其官邸暴毙,年仅 35岁。曹彰薨逝后,魏文帝曹丕下令以诸侯王之最高礼制厚葬。
南朝刘宋刘义庆(403—444)的《世说新语》记载,曹彰之死是因为曹丕害怕曹彰的武勇,用计将曹彰毒杀的。原来曹彰虽是员猛将,却颇喜棋道,曹丕投其所好,和他下棋。棋至中盘,曹丕已见下风,此时他向在旁侍候的丫鬟吩咐道:“还不快将枣儿端来。”于是,二人一边下棋,一边吃乌枣,表面看情义融融,其实,狠毒的曹丕早已在一些枣子中下了毒药,并暗自做了记号,自己专拣未带毒的吃。曹彰被蒙在鼓里,不多一会儿,曹彰只觉头重脚轻,眼睛发直,还没来得及说出一句话,便一头栽倒在地。早有人通告给卞太后,但卞太后来了也没能挽救曹彰的性命。
这里《世说新语》属于小说家言,不可当真。
吴人孙盛的《魏氏春秋》给出了另一个解释:“初,彰问玺绶,将有异志,故来朝不得见,有此忿惧而暴薨。”
公元 220年春,一代枭雄魏王曹操,在六十六岁时于洛阳去世。获此噩耗后,远在长安的鄢陵侯曹彰,快马加鞭赶赴洛阳奔丧。曹彰一见到主持葬礼的谏议大夫贾逵,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贾大夫,父王的印玺,现在在什么地方啊?”贾逵则义正词严地回答道:“先王在世时,已经指定了继承人,就是您大哥魏王曹丕,难道君侯你忘记了吗?再说先王的印玺在什么地方,不是君侯您应当询问的。”曹彰没想到会得到贾逵的这种回答,一时间满面羞红,只得连声说着:“对不起,对不起。”然后就狼狈不堪地去灵堂为曹操守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