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仅仅做到急流勇退还完全不够,曹植还需要对这一问题做出旗帜鲜明的表达。
正因为曹植太优秀,他才受到包括名士杨修在内的很多人的支持。由于此前的曹植并未明确表态,是否与哥哥曹丕争夺继承人之位——当然,事实上,是曹植根本就没意识到自己已经莫名其妙地卷入了与哥哥曹丕的继承人之争——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对于支持自己的势力日益发展壮大这一事态,曹植采取的是任由其野蛮生长的态度。在支持曹植成为曹操继承人的阵营当中,尤以继承了曹操杰出的军事才能的、留守长安的曹植的三哥曹彰最为重要。
这让曹丕及其阵营的其他成员感受到了极大的威胁。曹丕的依附者们,或在曹操面前进言“(曹丕)仁孝聪明,宜承正统”,或对曹操直谏“以庶代宗,先世之戒”,或提醒曹操“袁绍以嫡庶不分,复宗灭国”。同时,曹丕又不断显示在政治和个性两方面的成熟。更是在曹操出征临行之际“泣而拜”,以显示其孝心,博得曹操的欢心。
曹丕与曹植兄弟二人各自的依附者们的做法,不但加剧了局势的恶化,而且还给人造成了一种假象——曹植的确是在和自己的亲哥哥曹丕争夺太子之位。
事情就是这样,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个世界,不是你说你想放弃便能放弃的。我们还有亲朋好友,还有自己的生活圈子,说话做事,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还要考虑那些关心、帮助过我们的亲朋好友的态度。对于曹植来说,尤其需要考虑的,便是他的三哥、留守长安的曹彰的态度。面对着曹彰旗帜鲜明的支持,曹植就需要旗帜鲜明地表达。
曹操临终前,曾在洛阳召见留守长安的曹彰。曹操为什么要把曹彰召回到自己身边呢?曹植并不知道。但曹彰还未到达,曹操便已去世。曹彰到达长安之后,得知父亲已经去世,便马上找到曹植。曹彰告诉曹植说,临终前的曹操还是变了卦,变了卦的曹操还是想立曹植为继承人。此时此刻,曹植还有回头的可能,因为他知道,此时此刻,有手握重兵的三哥曹彰的支持,曹丕便会完败于他。但曹植是怎么跟他三哥说的呢?“不可。不见袁氏兄弟乎!”
曹植非常简单的一句话,便以壮士断腕般的果敢,果断明确地回绝了曹彰。这便让曹彰内心那些以武力拥护曹植即位的想法,彻底胎死腹中。曹植不但避免了祸起萧墙、骨肉相残的悲剧,也让曹彰与他一道拥立曹丕接替了父亲曾经的职位。
这就是曹植的聪明之处。虽然曹植回复曹彰的只是简短的九个字,但这九个字里蕴含着他们曾经耳闻目睹的一场惨剧:袁绍的三子一甥内讧的最终结局便是身首异处、客死异乡。曹植的这简短的九个字,便指出了如果曹彰坚持己见可能面临的结局。
这便是旗帜鲜明地表达的功效之所在。几千年来,中国人似乎已经习惯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类的说话方式,但有时候,尤其是大是大非面前,我们还是需要做出旗帜鲜明的表达的。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就是要旗帜鲜明,不能模棱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