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急流勇退第一招

对于曹植来说,第一个生存之道,便是急流勇退。

急流勇退,本意指的是在急流中勇敢地立即退却。其引申含义则是比喻仕途顺利的时候毅然退出官场,或在复杂的斗争中及早抽身。“勇退”的前提,是曾经风光过,曾经辉煌过。对曹植而言,恰恰是因为文才出众,被他的父亲曹操和曹操手下的很多大臣,视为太子候选人的有力竞争者。

曹操有二十五个儿子,但资质相对高一些的却只有曹昂、曹冲、曹丕、曹彰与曹植五个人。这五个人里,随着长子曹昂在张绣(?—207)的叛乱中被杀和神童曹冲十三岁不幸去世,而单纯继承了曹操杰出的军事才能的曹彰,只醉心于征战四方而无心于治国理政和文学创作,曹操继承人的人选就只有曹丕与曹植兄弟二人了。

曹植少年早慧,十多岁的时候,就能诵读《诗经》《论语》及先秦两汉辞赋,诸子百家也曾广泛涉猎。他思路敏捷,谈锋健锐,进见曹操时每被提问常常应声而对,脱口成章。曹操曾经看了曹植写的文章,惊喜地问他:“你请人代写的吧?”曹植答道:“话说出口就是论,下笔就成文章,只要当面考试就知道了,何必请人代作呢!”再加之性情坦率自然,不讲究庄重的仪容,车马服饰不追求华艳、富丽,这自然很合曹操的口味。渐渐地,曹操开始把爱心转移到曹植身上。

虽然曹植的内心并没有想跟哥哥曹丕竞争曹操继承人之位的想法,但生在帝王之家的曹植,依然想向外界证明自己:我能行。搞文学创作,行;参与行军打仗,行;一边参与行军打仗一边搞文学创作,行。于是乎,就有了十五岁的曹植跟随父亲北征途中写下的名篇佳作《白马篇》,《白马篇》塑造了一个英姿俊爽、扬声边塞,“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少年豪侠形象。于是,就有了十八岁的曹植在王都邺城的铜雀台建成后,写下的明显要高出曹丕的《临高台》许多的传世佳作《登台赋》。这就难怪曹操更喜欢曹植了。

曹操一旦有了让曹植取代曹丕,作为自己的继承人的想法,便威胁到了曹植的哥哥曹丕自觉已经很稳固的曹操继承人之位了。加之双方拥趸参与其间以从中渔利,使事态越来越恶化。

曹植耳闻目睹了袁绍、刘表(142—208)两个家庭的悲剧,自然知道兄弟阋墙的危害,于是立即做出了决定——急流勇退。

如何做到急流勇退呢?他犯一些不该犯的错误,让大家,尤其是他的父亲曹操觉得,他曹植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优秀,从而促使曹操重新考虑继承人的人选——本来就是二选一的事,既然曹植因为犯了错误(其实是刻意地犯错误)而被淘汰(其实是主动退出)了,那么,他就不会影响曹丕的未来了。

犯错误容易,但难的是让人看不出来自己是在故意犯错误。比如说,有一次,曹植在他的父亲给他增加了五千户的食邑之后,立即宴请身边的一干好朋友喝酒。酒宴过后,夜深人静之际,大醉的曹植不但驾车在驰道上飞驰,而且居然在强行闯过已经关闭的司马门之后,绝尘而去。这就是“司马门事件”。

一定会有朋友问,不就是夜深人静之际,驾车在驰道上飞驰,而且闯了一个司马门嘛。事情可没那么简单。要知道,所谓驰道,那是皇帝的专用车道,大臣、百姓,甚至皇亲国戚都是没有权利走的。曹植不但驾车在皇帝的专用车道上飞驰,而且强行闯过已经关闭的司马门。这罪行,在秦汉时期,已经应该是株连九族全家问斩的大罪了。

曹植夜闯司马门,成功地利用了“父亲给他增加了五千户的食邑之后宴请好朋友并大醉”这一特定条件,便达到了让人看不出来自己是在故意犯错误这一目的。因为驾车在皇帝的专用车道上飞驰并夜闯司马门,已经属于株连九族全家问斩的大罪,纵然曹植的父亲曹操处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也只能做到让曹植死罪可免但活罪难饶的这一最好的结果了。一个犯下如此大罪之人,怎么能成为曹操的继承人呢?故而,夜闯司马门之后,彻底失去了曹操的宠信的曹植,以司马门事件为契机,彻底退出了继承人之争。而曹植的哥哥曹丕,则顺理成章地当上了太子。

曹植的这招急流勇退还真的挺管用。如果在日常的工作或生活中,遇到了比较棘手难于处理的问题,其实就可以如此。比如我在登上央视《百家讲坛》之后,便主动放弃了参评市区两级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资格,而我放弃了之后,也就给了我的那些本来也很优秀的同事以更多的机会。与我的情况相反,也有一些人在出名后,或调离原单位,或辞职为自由人,多少都与人际关系出了一些状况有关。

所以,在外界环境极为复杂的环境下,及早抽身,急流勇退,既能使自己明哲保身,也能避免整个团队的分化瓦解。与此同时,必要的时候,学会适当地犯点儿错,比我们费尽口舌地跟别人讲道理要有效得多。 pFHtmfWG6WAK53EvKRcH64cuLNQCToj8e2sWuwqQhJF70UsrP27ktgHCRcPzwT1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