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曹髦不甘做傀儡

曹髦,字彦士,魏文帝曹丕之孙,东海王曹霖之子。公元 244年,被封为高贵乡公。

曹髦从小好学,才慧早成,有祖父曹丕的风范。

公元 254年,司马师废掉魏帝曹芳,打算推立曹操之子、彭城王曹据为帝;当时曹髦是魏文帝曹丕在世诸孙中的庶长孙、东海王曹霖的在世庶出长子。郭太后以担忧魏明帝曹叡绝嗣和辈分为理由执意要求,最终立高贵乡公曹髦为皇帝。

年仅十四岁的曹髦,被司马师派人接到洛阳,看到朝中文武百官前来拜迎,曹髦当即下车回拜。太尉见此,马上说:“您是主子,不需要回礼。”曹髦一听,严肃地说:“我也是臣子,今天奉太后之命前来,我也不知有什么事情,如今见到文武百官,我怎么能够不答拜呢?”话才说完,又有几个官员前来扶他上辇车进宫,曹髦当即拒绝了,表示不坐辇车,直接步行到太极殿拜见郭太后。

郭太后看到曹髦,非常高兴地说:“我看你从小就有帝王之相,今天终于灵验了。你想要成为一国之主,就要勤俭节用,讲究仁德。”

此时的曹髦虽然年龄不大,但作为曹魏的宗室,对于朝廷内乱的事还是比较清楚的,尤其是曹氏与司马氏之间的斗争,他也有所耳闻。如今曹氏势力已走下坡路,司马氏的专权他是明白的。他更知道,司马师能够将曹芳废了而改立他为新君,如果有一天司马师不高兴,也可以废了他而另立他人。他可不想当傀儡皇帝,因为只有虚名而没有实权,那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想到这儿,他极力向太后推辞,表示不想当这个皇帝,但太后却不同意。无奈之下,曹髦只好登基上位。

曹髦虽无实权,但才慧早成,有志于中兴曹魏,尤其推崇中兴夏朝的少康。曹髦崇尚节俭,经常派侍中到全国各地去考察民情,处理各种冤案,对地方官的执政情况严格考察,看来是想做一番大事业。

正好那一时期,地方一些亲曹势力不满司马师的专权,不断起兵,于是一场场反对司马氏的武装斗争开始了。

公元 255年春,镇东大将军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起兵声讨司马氏,大将军司马师督师征讨淮南。经过几番激战,毌丘俭战死,文钦逃往东吴,然而,司马师在这场战争中被文钦之子文鸯(238—291)惊得眼球掉落,病上加病,奄奄一息。

在许昌的司马师自料性命难保,就派人从洛阳叫来了司马昭(211—265),对他说:“我估计自己不行了,你接掌我的大将军印。”话未说完,司马师就一命呜呼了。

消息传到宫中,曹髦大喜。他意识到这是个夺权的好机会,于是一面下诏命司马昭留守许昌,让尚书傅嘏(209—255)“率六军还京师”,一面着手筹划宫廷政变。不料,司马昭识破了曹髦的计策,他率领军队回到了洛阳。这样一来,曹髦的计划落了空。为避免引起更严重的祸乱,他只好接受既定事实,被迫封司马昭为大将军。从此,司马昭独掌大权。一次宝贵的翻身机会就这样与曹髦失之交臂。

此后,曹髦曾作《潜龙诗》以自讽,司马昭对此感到厌恶,二人的矛盾逐渐激化。曹髦见自己权力威势日渐削弱,感到不胜愤恨,便准备讨伐司马昭。

曹髦讨伐司马昭的直接原因是难以忍受司马昭擅权、皇权日渐衰微的局面,且担心自己被废黜。其导火索,则可能是曹髦被迫对司马昭进行的封赏和司马昭的矫饰推托。

曹髦曾于公元 258年夏封司马昭为晋公、建立晋国并设置相应官府机构,加九锡、升相国,司马昭九次推辞,这件事停了下来,改为在原爵位高都公中增加万户、三县的食邑,无爵位的儿子都封为列侯。

公元 260年夏,曹髦被迫再次进行前述封赏,此时距政变爆发仅有一个月。但这一次,司马昭并没有像先前一样“前后九让”、加以推辞。这是司马昭与曹髦之关系彻底破裂的直接诱因。

公元 260年 6月 1日夜,曹髦亲自带冗从仆射李昭、黄门从官焦伯等人夺下皇宫中藏武器的凌云台发放铠甲兵器等物,准备趁机亲自率领他们出宫讨伐司马昭。时值下雨,有司奏请改日行动。

于是,曹髦召见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自出讨之。”王经劝阻曹髦说:“古时鲁昭公因不能忍受季氏的专权,讨伐失败而出走,丢掉了国家,被天下人所耻笑。如今权柄掌握在司马昭之手已经很久了,朝廷内以及四方之臣都为他效命而不顾逆顺之理,也不是一天了。而且宫中宿卫空缺,兵力十分弱小,陛下凭借什么?而您一旦这样做,不是想要除去疾病却反而使病更厉害了吗?祸患恐怕难以预测,此事应该慎重。”曹髦从怀中拿出黄绢诏书扔在地上说:“行之决矣!正使死何惧,况不必死邪!”

曹髦说完,就进内宫禀告郭太后。王沈、王业要王经与他们一起告密,但被王经拒绝。王沈、王业遂奔出宫殿,疾驰禀报司马昭,使得司马昭得以有所防备。

6月 2日,曹髦拔出剑登上辇车,率领殿中宿卫和奴仆总共几百人,鼓噪出击。此时,司马昭之弟、屯骑校尉司马伷(227—283)和司马昭心腹、中护军贾充(217—282)均率兵向皇宫进发。司马昭之弟司马幹(232—311)想从阊阖门(曹魏宫城正门)入宫,被时任大将军掾满长武、孙佑等劝阻,改走东掖门;参军王羡也被满长武阻拦。

曹髦在东止车门遭遇入宫的司马伷及其手下,曹髦左右之人怒声呵斥他们,司马伷的兵士被吓得逃走了。曹髦率众继续前进,至皇宫南阙,贾充率听命于司马昭的军队也从外入宫,迎面与曹髦战于南阙之下,曹髦亲自用剑拼杀,并且警告说自己是要有所讨伐的,敢于轻举妄动者将被族诛。贾充的部众停下来不敢交战,甚至想要退却。骑督成倅之弟成济,担任太子舍人,也在贾充麾下,问贾充说:“事急矣,当云何?”贾充说:“司马公畜养汝等,正为今日。今日之事,无所问也!”成济答道:“是。”于是立即抽出长戈上前刺杀曹髦,戈刃刺穿了曹髦的身体而从其后背露出。曹髦死在车下。

司马昭听说曹髦被杀,大惊,自己扑倒在地上,说:“天下其谓我何!”太傅司马孚(180—272)闻讯奔跑过去,把曹髦的头枕在自己的腿上,哭得十分悲哀,哭喊着说:“杀陛下者,臣之罪也!”

司马昭进入殿中,召集群臣议论善后事宜。尚书左仆射陈泰不来,司马昭让陈泰之舅尚书荀 去叫他,陈泰不以为意,对荀 说:“舆评拿我跟您相提并论,现在看,您不如我啊。”但子弟们里里外外都逼着陈泰去,陈泰这才不得已流着泪入宫。司马昭将他请到曲室之中谋划,说:“玄伯,你将怎样对待我呢?”陈泰说:“只有杀掉贾充,才能稍稍谢罪于天下。”司马昭考虑了很久才说:“你再想想退一步的办法。”陈泰说:“我只有更进一步的办法,不知如何再退。”司马昭就不再说话了。

六月三日,司马昭威逼郭太后下旨,宣布将曹髦废为庶人,就以庶人礼安葬;并且表彰告密的王沈、王业,而要求将与司马昭不同心的王经及其家属逮捕治罪。与此同时,太傅司马孚、大将军司马昭、太尉高柔(174—263)、司徒郑冲上奏,在指责被弑杀的曹髦悖逆不道、自取大祸、为世人和祖宗神灵所不容后,请求太后加恩将其葬礼等级提升为王礼,太后同意。六月十一日,曹髦被葬于洛阳西北三十里瀍涧之滨。

不久,司马昭以“教唆圣上”“离间重臣”等借口杀死了曹髦的心腹王经。又因群情激愤,司马昭又诛杀了成济三族,成济兄弟不服罪,光着身子跑到屋顶,大骂司马昭,被军士从下乱箭射杀。

曹髦虽然未获成功,但他确实做到了以百分之百的努力力争百分之几的机会。在政治凌辱和死亡威胁下,曹髦没有软弱、屈辱和退让,而是敢于直面,奋起抗争,视死如归。在中国古代有类似遭遇的皇帝群体中,能这样做的实在不多。他是壮志未竟的皇帝,更是值得尊敬的斗士。他有一身傲骨,有刚烈的血性,为了活出帝王的尊严,为了活出人性的高贵,不惜以生命为代价,与残酷的命运抗争,用壮烈的死亡,赢得了帝王的尊严,赢得了世人的尊重。与其苟且偷生,毋宁高贵赴死。 Ah0Uq+uswFA0PAZXX2jtrek8cWsJ2nsLTWVEKL7haYsutbAfGYqPx2F+hQ/H3N9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