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初掌权攘外安内

作为第二代国君,曹叡在执政前期,并没有辜负曹丕的期望,他励精图治,不论是用人,还是用兵,都独具慧眼,是当之无愧的明君。

曹叡即位后,追谥生母甄夫人为文昭皇后,封弟弟曹蕤为阳平王。他还派治书侍御史荀禹前去边关慰问戍边将士。

在曹丕指定的四位辅政大臣里,除了陈群,其他三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他们都善于带兵。而且他们都手握兵权,这对曹叡来说影响非常大。要想真正掌握政权,就必须把这四位辅政大臣给搞定。为此曹叡利用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战争,开始频繁调动曹真、曹休和司马懿的工作。让他们前往边境,远离政治中心,这样就有效降低了三人对中央朝政的影响力。而曹休与曹真也在频繁的战事调度中于公元 228年和公元 231年相继去世。四位辅政大臣仅剩陈群一人未出都城,但并未掌握军权,因而对明帝的权力影响有限。通过以上策略,明帝巧妙地将四位辅政大臣中实力最强的三人调离中央,成功收揽权柄掌握大权。

此后,曹叡一直牢牢掌握魏国最高权力,在内外战争与政策改革上始终是最高决策人,诏令能够有效实行;在其一朝也未出现足以威胁皇权的权臣;甚至一些遭到群臣反对的决策也能独断专行。

曹叡登基不久,就遇到内外敌人的攻击,公元 226年秋孙权攻江夏、襄阳;公元 227年,孟达反叛;公元 231年,鲜卑与蜀汉联手进犯;到公元 234年为止,诸葛亮五次进攻曹魏;公元 234年,孙权攻合肥。曹叡成功地抵御了这些内外战争。他重用曹真、张郃、司马懿等名将与诸葛亮作战。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后,魏蜀边境上的情况有所缓和。公元 235年,轲比能被曹叡派遣出的刺客所刺杀,鲜卑“种落离散,互相侵伐,强者远遁,弱者请服”,北疆也得以安定。公元 237年,辽东公孙渊反魏,自立为燕王。公元238年,曹叡令司马懿攻辽东,司马懿遂带兵四万,和牛金、胡遵等出征辽东,大破燕军,杀公孙渊,成功收复辽东。 79k0o2DsxMrOO0pWERlmtrzqHpIaEGXU38ITsX+SGs5IYtT/CHKp1I1W9PZddBp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