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曹丕文武兼备

曹植有才,曹丕也有才。

曹植是个彻头彻尾的文人,曹丕可是文武兼备。

建安时代,曹操、曹植、曹丕,这父子三人都是大诗人。曹操的诗不用说,苍凉激越、悲壮雄浑;曹植的诗,清素简约;曹丕的诗也写得不赖。他的《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一首思妇诗,写得情真意切、缠绵哀婉,算得上千古名篇。秋风萧瑟,草木结霜,群燕南飞,我思君归。清人沈德潜认为:“子桓诗有文士气,一变乃父悲壮之习矣。”这话说得恰切。

曹丕还有文艺理论传世,他的《典论·论文》可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磨灭的一笔。这是中国最早的文学理论与批评著作,写于曹丕为魏太子时,文中要点有:评价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的文风和得失,“建安七子”的说法来源于此;提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认为作家的气质决定作品的风格;肯定文学的历史价值,“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称“他(曹丕)说诗赋不必寓教训,反对当时那些寓训勉于诗赋的见解,用近代的文学眼光来看,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曹丕是邺下文人集团的实际领袖,对建安文学的精神架构起到关键作用,由此形成的“建安风骨”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另外,曹丕的武功也好,从小骑马、射箭,功夫相当了得。有一天他和一个叫邓展的将军讨论剑术,邓展说,你说得头头是道,只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曹丕说,那我们就比试比试嘛,说完顺手抓了一根甘蔗扔过去,然后自己再抓一根,两人对打,啪啪啪几下,就把邓展打倒了。

说起来,曹丕的前半生过得也不咋地,为争太子之位,时时处处夹着尾巴做人,所以看他的诗里面,一个“忧”字占据半壁江山,什么“忧心孔疚,莫我能知”(《短歌行》),什么“忧来思君不敢忘”(《燕歌行》其一),什么“谁能怀忧独不叹”(《燕歌行》其二),什么“嗟尔昔人,何以忘忧”(《善哉行》),什么“忘忧共容与,畅此千秋情”(《于玄武陂作诗》),什么“岂如东山诗,悠悠多忧伤”(《广陵于马上作诗》),什么“忧来无方,人莫之知”“人生如寄,多忧何为”“载驰载驱,聊以忘忧”……

是早也忧,晚也忧,昏朝晴晦皆是忧,忧什么不知道,但是,忧这种情绪却是实实在在的,而且很难把它跟“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造作情怀联系起来。看来,他的日子是真的不怎么好过啊!所以才会有终于被立为太子之后的得意忘形,终于当上皇帝之后的口无遮拦,终于能够把曹植踩在脚下时的冷漠寡情。这一切,大约都是长年积忧、一朝得志之后的总爆发。

若曹丕不为帝王,也当是一位才子;若他不逼汉帝逊位,不逼其弟作诗,他也当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好人。鲁迅曾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曹丕,就是一幅被命运的大手毁灭、被权力与欲望墨污了的白绢。 Qpx0bqUt4pgSsknmpCC0v7LabMo6hVK/p41nRKTX1YwFL6OBeyXIxZ2nouZamb3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