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如何成为开国者

公元 220年 3月 15日,曹操逝世于洛阳,曹丕从邺城至洛阳继位丞相、魏王。

初登高位首掌大权的曹丕,面对突如其来的权力交接,心理上不免有些激动和志满意得。面对从乃父手中接管下来的国家,深感完成乃父复兴国力和实现统一之遗志,将是他今后人生任重而道远的责任。

即位魏王之初,曹丕便出台了两项新政。

第一项新政是废除中常侍和小黄门,改设散骑常侍、散骑侍郎两种官职,定员各四人,同时又宣布:严禁宦人干政、宦人为官,最高只能充任“诸署令”,从制度上铲除宦官干政的根源。为了传之久远,他还依照“国有大事则镂于金版”的古训,命人把上述政令镌刻在金属的简策上,然后珍藏于石室之中。

第二项新政是采纳陈群的意见,确立九品中正制,成功缓和了曹氏与士族的关系,取得了他们的支持,为称帝奠定基础。他推行九品中正制后,用人权从地方收归了中央,但也导致魏国的统治实权逐步被士族垄断。

曹丕从东汉末年纲纪紊乱的历史中吸取教训,迅速将权力集中在手,稳定政权局势。他深知只有加强巩固自己的集权,才能巩固自己的权力宝座。他一开始就从内部权力制衡着手,迅速做出反应。他笼络和扶植自己的政治势力,重新分配权力蛋糕,同时打击和排除异己势力。

曹丕任命贾诩为太尉,华歆(157—232)为相国,王朗为御史大夫。又任命夏侯惇(?—220)为大将军。濊貊、扶馀单于、焉耆、于阗王皆遣使奉献。曹丕命苏则督军平定武威、酒泉和张掖的叛乱,又命夏侯尚、徐晃与蜀将孟达里应外合,收复上庸三郡。

公元 220年秋,曹丕离开京城,到故乡谯郡走访父老,屡次减免百姓赋税,以博得民心。

汉家天下的政治局面,早在董卓之乱后就已开始紊乱。曹操迁汉献帝刘协至许昌后,“挟天子以令诸侯”政令皆出于曹氏。在皇权的拥有上来说,汉献帝刘协已经成为一个傀儡。曹操虽然戎马征战四方,但以臣子的身份周旋在各个割据势力之间。

当时天下三分的鼎足之势已成定局,利用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意义已经不大,面对近在咫尺的皇权诱惑,曹丕终于按捺不住,想要把汉献帝刘协推下宝座,自己坐上去过过皇帝瘾。

汉献帝刘协也知道这一天迟早会到来,在惴惴不安中等待命运的裁决。他既不甘心成为大汉朝的末代皇帝,让祖宗江山沦亡在自己手中,但面对强大的曹丕,他显得孤立无助,又无可奈何,更害怕曹丕会狗急跳墙对他下毒手。

曹丕的亲信华歆等人轮番登门求见,软硬兼施,暗示汉献帝刘协要识时务,应该效法三皇五帝,主动“禅让”,把帝位让给曹丕。汉献帝刘协只得唯唯诺诺,不置可否。反倒是汉献帝刘协的妻子曹皇后勃然大怒,表现得很有血性,几次把曹丕的使者赶出门外。

汉献帝刘协的妻子曹皇后之所以如此硬气,能天不怕地不怕地跟曹丕正面硬碰硬,是有原因的。当年曹操为了更好地笼络控制汉献帝刘协,也为了掩人耳目,表示他与汉献帝刘协关系亲近,把自己的女儿曹节嫁给了汉献帝刘协,史称曹皇后。曹皇后虽是曹操之女,但她自幼知书达理,颇有忠义之心。她对曹操和曹丕挟制皇帝的野心之举非常反感,又和汉献帝刘协产生了深厚感情,实实在在把他当成自己的夫君,俨然成了汉献帝刘协的坚强后盾。

公元 220年 11月 25日,曹丕逼迫汉献帝刘协禅让帝位,汉献帝刘协告祭祖庙,使张音奏玺绶诏册,禅位于曹丕。

令曹丕着急的是,汉献帝刘协手中仍然掌管着全套皇帝玉玺。曹丕数次派使者前去索要,都被妹妹曹节赶了出来。曹丕急得抓耳挠腮。

曹节知道凭一己之力抵抗不过哥哥曹丕,又担心把曹丕逼急了会对汉献帝刘协不利,只得把玉玺拿了出来,当着使者的面扔在地上,并且痛哭流涕地用四个字诅咒曹丕:“天不祚尔!”曹丕得知详情后虽然很不高兴,但顾念与曹节的兄妹之情,只得隐忍不发。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曹皇后诅咒曹丕的这句话,最终却阴差阳错地成为现实。

公元220年12月11日,公卿、列侯、诸将、匈奴单于、四夷朝者数万人,聚集在许昌附近颍阴曲蠡(今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繁城镇)的繁阳亭,曹丕登上受禅坛,接受玉玺,即皇帝位。曹丕随即进入许都,改年号为黄初,国号为魏,改雒阳为洛阳,大赦天下。曹丕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两天后,曹丕封刘协为山阳公,以河内郡山阳县浊鹿城(今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为都,食邑一万户,位在诸侯王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并允许其在封地奉汉正朔和服色,建汉宗庙以奉汉祀。山阳公刘协的四个之前被封为王的皇子降为列侯。当时的曹丕还跟山阳公刘协说了句客气话:“天下之珍,当与山阳共之。” WUDtndkT3llAfe+m2lM6yDHN1RV8UsvoBM8P+MaE2/l/yx9H66OeLaEip/giQTj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