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术的老巢不是在荆州南阳郡的鲁阳城,那怎么两三年的工夫就转到扬州九江郡的寿春了呢?马日䃅与袁术之间会有怎样的事情发生?这与孙策的崛起又有什么关系呢?
公元 192年初,在孙坚临死前,袁术的军势已达到最大。当时,除了南阳郡外,袁术还掌握着豫州的颍川、汝南、陈国、沛国,司隶的河南,在江东扬州的九江、吴、丹杨也有大量的势力。这时,袁术的主攻对象是刘表。不久,孙坚的意外死亡打乱了袁术的全盘计划,于是袁术转而北上和异母兄袁绍重新开战。
公元 192年夏,几乎在长安董卓、王允相继死于非命的同时,兖州刺史刘岱在讨伐黄巾起义余党时战死,于是袁绍任命替刘岱报完仇并同时收编了青州三十余万黄巾军的曹操为新任兖州刺史。与此同时,长安的东汉朝廷派金尚担任新的兖州刺史。
由于金尚晚到一步,曹操已经上任,但或许是不想辱命而归,也或许是不想重新回到战火之中的长安城,金尚却没有返回首都,而是依附在了袁术身边。此时,袁术因为孙坚的离世实力大减,非但失去了对南方刘表军的军事主动权,甚至被刘表切断了粮道,造成补给的困难。于是,袁术乘机打着东汉朝廷的旗号,带着金尚进攻兖州,第一站就是处在兖、豫、司之交的曹操的“根据地”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
袁术从鲁阳出发,途经豫州后进入陈留,把主力部队驻扎在了封丘(今河南省封丘县),之后又有黑山军余部以及匈奴于扶罗等助战。然后,袁术派刘详率领一部分军队屯兵封丘东北的匡亭(今河南省长垣县)。袁术的意思是兵分两处,互为掎角之势,不管曹操进攻哪里都能互相策应,但这在后来的战斗中被证明是一大败笔。
曹操从鄄城出发攻击匡亭,其目的是引诱袁术的主力从防御工事齐备的鄄城走出来。袁术果然上当,在匡亭的野战中大败,退保封丘。曹操追到封丘城下,袁军趁尚未完全被包围之际弃城后继续南撤逃入襄邑(今河南省睢县)。曹操追兵立至,采用水攻,而袁术又败,南逃至宁陵(今河南省宁陵县)。曹操又追至宁陵。
这时,经过匡亭的惨重失败,加上陆续的封丘、襄邑、宁陵之战的消耗,以及沿途的逃兵等,可以想见袁术所带的北上大军应该所剩无几了。正如袁术后来在给吕布的书信中所说:“甫诣封丘,为曹操逆所拒破,流离迸走,几至灭亡。”
此时,袁术只有九江郡的寿春可去,因为那里有孙坚的旧部。袁术到了九江寿春后,立即获得了孙坚旧部和当地豪族的支持,获得了很大的补充,随后又用武力铲除了当地的旧军阀——扬州刺史陈温被杀(一说陈温病死)。从此,袁术在九江寿春立足了。
就在此后的公元 194年,孙策来到袁术麾下。当时,袁术除了九江郡外,还基本控制了丹杨郡和吴郡,也算是一个不小的割据势力,虽然与两年前相比已经大大不如了。这就是九江寿春成为袁术老巢的原因。
为了获得关东(函谷关以东)军阀的支持,刚刚立足于长安的“正统”东汉朝廷的实际领导人之一李傕派官居太傅的马日䃅来到关东安抚群雄,而马日䃅来到了袁术的大本营寿春。
马日䃅来到寿春先拜袁术为左将军、封阳翟侯、持假节之后,自然还把袁术军中的其他各位将领也加了些朝廷的官衔,其中给孙策加的是怀义校尉。不过,马日䃅的寿春之行是他东行的最后一站,因为袁术把他和金尚一起软禁在了寿春。
就在此时,孙策的声望更加高涨,而这又是因为什么呢?
根据《三国志》记载,孙策手下有一骑兵,犯罪后为逃避责罚逃进袁术的军营,藏到了马棚里面。孙策派人追捕,直入袁术营中将罪犯搜出,并当场斩首。事情结束后,孙策才去拜见袁术,说明情况,向他道歉。袁术说:“兵人好叛,当共疾之,何为谢也?”这件事进一步提高了孙策的声誉,军中对孙策也更加敬畏。
孙策声誉日益高涨,自然引起了反复多变、言而无信的袁术的嫉妒。
袁术起初许诺任用孙策为九江太守,不久却改用丹杨人陈纪。后来,袁术攻打徐州,向庐江太守陆康索求三万斛军粮,但陆康不给,袁术大怒。正巧孙策曾去拜访陆康,陆康只让主簿接待,自己不出来相见,为此孙策怀恨在心。因此,袁术派孙策去攻打陆康,并且又许诺说:“前错用陈纪,每恨本意不遂。今若得康,庐江真卿有也”。
孙策奉命出击,拿下庐江。但袁术居然又出尔反尔,任用他的老部下刘勋当了庐江太守。就这样,孙策对袁术一次比一次感到失望。那么,这个时期的孙策应该怎么办呢?这里,先介绍一下刘繇(156—197)。
刘繇,东莱郡牟平人(今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牟平刘氏是西汉皇室后裔,出自汉高祖刘邦的孙子、齐悼惠王刘肥(?—前 189)的孙子牟平侯刘渫。刘渫的子孙世代居住于此,形成汉朝宗室齐王藩族的一个重要分支——牟平刘氏。
西汉时,牟平侯共传七世。王莽篡汉后,牟平侯被贬为庶民。东汉时,牟平刘氏虽然恢复了皇族宗室身份,但因其与当朝皇帝血缘关系过于疏远,实际的地位已大为下降。牟平刘氏要提高自身宗族的地位,只能靠家族成员重新在社会上拼搏奋斗。
牟平刘氏传到刘本时,家族开始中兴。据《三国志注》记载,刘本曾拜师学习儒家经传,博览群书,终于学有所成,被时人称为“通儒”。后来,刘本又被推举为“贤良方正”。
刘本有三个儿子——刘宠、刘舆(一作刘方)、刘韪。
刘宠曾两次出任地方官,八次担任九卿之职,四次位列三公,最后官至太尉,是活跃在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刘宠为政清廉,更为世人称道,是东汉后期著名的清官。
官至山阳太守的刘舆有两个儿子,其中长子刘岱官任侍中、衮州刺史等职,次子就是刘繇。
刘繇,字正礼,年轻时就胆略过人。刘繇十九岁时,他的叔父刘韪被强盗劫持为人质。刘繇闻讯后,为搭救其叔父,硬是结集十多人混进贼窝,趁隙将盗匪头目斩首,将刘韪从强盗手中抢救了出来,而其也因此名声远扬。不久,刘繇因其表现深受乡民爱戴,很快被推举为“孝廉”而进入仕途。
刘繇进入仕途后由于铁面清廉而深受好评,甚至当时的乡亲之间亦流传只要能得到刘岱与刘繇,就等同得到了龙与麒麟一样。
东汉末年,刘繇见天下将乱,便辞官到淮浦(今江苏省涟水县)一带避难,以等待发迹的有利时机。后来,朝廷命刘繇接任扬州刺史,随后又加封为扬州牧、振武将军。此时,刘繇为了统领扬州,而定寿春为“根据地”。但刘繇出任扬州牧时扬州的局势很乱,他这个由朝廷正式委派、任命的官员的到来,无疑成为当地割据势力一个很大的威胁。
因此,刘繇来到扬州后,立即受到当地各支割据势力的强烈排挤和攻击。其中,最引人注意的还是大军阀袁术控制了淮南一带,另置扬州刺史,公开与刘繇对抗。由于扬州过去的治所是寿春,而寿春已被袁术占领,刘繇便在孙策的舅父吴景和堂兄孙贲的协助下南渡长江在曲阿设立州治。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讲到孙策的破刘繇之役了。
再说孙策一举拿下庐江之时,刘繇担心袁术任命的吴景、孙贲会与袁术、孙策联手吞并自己,于是刘繇就用武力逼赶吴景和孙贲。吴景和孙贲不敌,只好退居历阳(今安徽省和县)。
刘繇又派樊能、于麋驻扎在横江(今安徽省和县东南长江北岸),让张英驻扎在当利口(今安徽省和县东,当利水入长江处),以与袁术对抗。袁术则任用自己的老部下惠衢为扬州刺史,以吴景为督军中郎将,和孙贲一起率兵进击张英。刘、袁双方对峙了好长时间,但仍没有结果。
吴郡都尉朱治(156—224)是孙坚的老部下,过去曾任孙坚的校尉,太傅马日䃅在寿春的时候曾任命其为副官,后又被任为吴郡都尉。朱治发现袁术政德不立,便劝说孙策趁机收取江东。
孙策接受了朱治的建议,马上去见袁术。孙策对袁术说:“家有旧恩在东,原助舅讨横江;横江拔,因投本土召募,可得三万兵,以佐明使君匡济汉室。”此时,袁术明知孙策对自己不满,但他认为刘繇占据曲阿,王朗占据会稽,孙策未必能有什么作为,于是就答应了孙策的请求,并表奏朝廷任命孙策为折冲校尉,代理殄寇将军,配备一千多的士卒及相应的军需品以及战马几十匹,宾客中愿意跟随者数百人。
公元 195年,孙策率部东进。一路上,不断有人来投,队伍不断扩大,到吴景的驻地历阳时已至五六千人。此时,孙策的母亲吴夫人已先从曲阿迁来历阳,于是孙策又将其迁往阜陵(今安徽省全椒县)居住。
孙策从历阳渡江打败刘繇,刘繇放弃丹徒西逃。孙策又令朱治从钱塘进攻吴郡,吴郡太守许贡在由拳(今浙江省嘉兴市)抵抗朱治。朱治大败许贡,许贡逃走依附山贼严白虎。于是,朱治代理吴郡太守的职责。袁术得知孙策击走刘繇后,上表奏请孙策为殄寇将军,然后把周尚召回寿春,并派自己的堂弟袁胤取代周尚任丹杨太守。就这样,孙策威震江东。
公元 196年秋,孙策进攻会稽。会稽功曹虞翻(164—233)劝太守王朗暂避锋芒,但王朗不听,发兵固陵(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阻击孙策。孙策几次从水上发动进攻,均未奏效。
孙策的叔父孙静建议声东击西,从固陵南面数十里的查渎进兵,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孙策依计而行,大军在夜里一面到处点燃火把迷惑、牵制正面之敌,一面又分出兵马悄悄从查渎出击。王朗出于意外,大惊,派周昕率兵仓促迎战,孙策斩杀周昕,长驱直入。王朗溃败,带虞翻乘船逃到东冶。孙策鼓勇追击,王朗、虞翻投降。
最终,孙策平定江东,任命吴景为丹杨太守,朱治为吴郡太守,自己兼任会稽太守,仍以虞翻为功曹。
公元 197年,袁术正式称帝。孙策给袁术写信,劝其不可,但袁术不听所劝,于是两人绝交不再有往来。此时,已经“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派议郎王浦携带汉献帝的诏书给孙策,任命他为骑都尉,袭父爵为乌程侯,兼任会稽太守,并命他与吕布、陈瑀等一起讨伐袁术。孙策觉得自己统领兵马,骑都尉的职务有点低,想得到将军的封号以自重,遂派人向王浦微露其意。于是,王浦当即以“皇帝”的名义宣布孙策权代明汉将军。
当时,陈瑀军驻海西(今江苏省灌南县)。孙策按诏书要求整顿士马,要去与吕布、陈瑀会面,谋划军机,参同形势,但他率军走到钱塘时情况却发生了变化。
原来,陈瑀要乘机夺取孙策的地盘。当时,陈瑀派人秘密渡江,拿着三十多个印信给各地散寇及诸县大帅让他们做内应,等孙策的部队一开走就马上攻取他的郡县。
孙策发现这一阴谋大怒,派吕范、徐逸统兵直扑海西,大破陈瑀,俘获其将士、妻儿等共四千多人。陈瑀逃奔袁绍。
公元 198年,孙策派徐琨赶走袁术所派的丹杨太守袁胤,平定宣城以东各地,迎接刚从袁术处回来的吴景担任丹杨太守。之后,孙策亲自进攻丹杨泾县(今安徽省泾县)以西,先进击陵阳(今安徽省青阳县)擒获祖郎,又进击勇里(今安徽省泾县)擒获自封丹杨太守的太史慈(166—206)。孙策平定丹杨回师吴郡后,拜太史慈为折冲中郎将,授祖郎为门下贼曹。
同年,孙策派张结向东汉朝廷贡献礼物,规模是上次的两倍。曹操为了拉拢孙策,与之结纳,上表奏准任命他为讨逆将军,封为吴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