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庆之,字弘先,刘宋开国将领,一生经历宋武帝、宋少帝刘裕、宋文帝刘义隆、孝武帝刘骏、前废帝刘子业,共计五朝五帝,累迁侍中、太尉、车骑大将军,终封“始兴郡公”。
沈庆之因为对帝刘骏有从龙之功,在孝武帝一朝获封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刘骏临终时,更是托为顾命大臣,提起历史上的诸多名将,南北朝时期的战将普及度不高,不如两汉、三国、大唐、大宋、大明的武将们赫赫威名、如雷贯耳,但是,沈庆之凭一身胆识,从寒微底层一步步崛起,成就位极人臣的传奇人生,还是值得被后世铭记的。
沈庆之出身吴兴武康贫苦小户,也就是如今的浙江德清,小时候家里穷的叮当响,所以沈庆之自打会跑就学会放牛了,读书识字更是与他无关,贫苦的命运在沈庆之二十来岁的时候,开始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时值东晋末年,天下乱成一锅粥,沈庆之弃农从军,开始了草根到将军的逆袭之路,最初,沈庆之靠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以及简装魁梧的体魄,在军旅生涯的起始阶段,混得可谓是风生水起,很快他便如鱼得水,在大大小小的军事行动中天赋觉醒,发现自己对战事有相当敏锐的直觉,于是这位南朝猛将的指挥,才能开始逐渐显露出来,加上勇猛机敏的战斗作风,很快为沈庆之赢得了跃升的机会。
俗话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当刘裕对勇猛战将求知若渴的时候,命运把这个机会递给了武力值拉满的沈庆之手里,当时,刘裕征战于五斗米道士孙恩、天师道领袖卢循之间,武将战损严重,急需补充勇将,沈庆之投入刘裕麾下之后,从不怯战,逢战必冲锋陷阵,于是很快得到升迁,尤其是平定卢循叛乱的大战中,沈庆之率领不下坚守浔阳城为刘裕赢得了反攻的宝贵时机,这一战,刘裕对沈庆之的赏识剧增,亲口称赞道:“沈庆之,真将才也!”
紧接着,在赫赫战功的加持下,沈庆之开始了独当一面的名将生涯,并且被刘裕封为建威将军,不得不说,刘裕是沈庆之军旅生涯中的第一位贵人,然而,刘裕在位仅仅两年就驾崩了,沈庆之作为前朝重臣,进入刘义隆的统治中枢,刘义隆创造了刘宋三十年的辉煌时期,而对沈庆之来说,这三十年也是他武将生涯,向着巅峰迈进的上升期,沈庆之在文帝一朝,几乎是一肩担起平定南蛮之乱的重任,先后在荆州、湘州等地把蛮兵打的抱头鼠窜。
沈庆之不仅战力卓越,而且懂得恩威并施,他实行善待俘虏的政策,甚至会放老弱残兵归乡,只对叛乱的带头大哥加以严惩,这就为沈庆之赢得了美名,蛮兵是既怕他又敬重他,史书记载“所向皆捷,蛮夷慑服”!沈庆之与刘义隆可以说是君臣相惜,所以在刘义隆惨遭太子刘劭杀害之后,沈庆之义无反顾扶持三皇子刘骏,为枉死的刘义隆清理门户,杀了不孝子刘劭和刘濬。
而在刘骏一朝,是沈庆之戎马生涯的巅峰时期,他不断受到加封,地位之显赫,在满朝武将中无人能及,在沈庆之率军平定陵王刘诞的叛乱之后,这位已经快七十岁的白发将军,被刘骏特别赐予“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的无上殊荣,然而,这样一位战功彪炳、忠心耿耿的老将,结局却十分悲惨,沈庆之送走了刘骏之后,迎来了他辅佐的最后一位君王刘子业,同时也迎来了人生的结局,这刘子业荒淫无道,不顺从他的臣工便想杀便杀,年近八十岁的沈庆之看不下去就屡次谏言,结果招来杀身之祸,被刘子业一辈毒酒赐死,一代猛将、含悲陨落,只留下一句:“我年八十,位极人臣,何恨之有?”
不得不说,沈庆之的一生是令人敬佩折服的,但是结局也是令人唏嘘不已的,沈庆之在后世也被誉为“寒门出身的南朝第一猛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