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南北朝时期“宋政权”的缔造者与首位君主,年号永初,是为“宋武帝”,后世为使“宋政权”有别于宋朝,一般称之为“南朝宋”或“刘宋”。
刘裕的一生可以概括为“寒门之子的华丽逆袭”,其出生于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就是如今的江苏省镇江市的寒门之家,但祖上却是皇室,他是汉高祖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二十二世孙,可惜命运使然、家道中落,到他出生时,刘家已经落魄到快油尽灯枯的地步了,刘裕出生不久,母亲染病去世,父亲请不起乳母喂养,差点抛弃刘裕,幸亏继母怜悯他才活了下来,还给他取了小名叫‘寄奴’,然而这个捡回一条命的寄奴,却在混乱黑暗的东晋末年,横扫五胡、破除门阀政治,登上帝位,还差点重新实现了大一统。
但是刘裕的逆袭并不是一路开挂,少年时,他穷的只能以刘家祖传手艺“织席贩履”勉强讨生活,还干过砍柴、种地、打渔这类粗活,生计艰难,读书是想都别想的事,刘裕只勉强认得一些字,后来他还不争气的染上赌博的恶习,让本就不贫苦的生活雪上加霜,邻里乡亲为此十分看不起他,唯独琅琊王氏的王谧眼光独到,预言刘裕绝非池中之物,将来一旦遇到机会,必能成为一代英雄。
这个机会在刘裕三十六岁时,终于出现了,五斗米道道士孙恩,在会稽起兵反叛,朝廷出兵镇压,刘裕就是在这时加入北府军,开始戎马一生,投军不久,刘裕转入东晋名将刘牢之麾下,先是任参军,在一次侦查任务中,刘裕带数十人与几千叛军狭路相逢,在绝境中孤身一人极限反杀,就此崭露头角,深得刘牢之赏识,在之后的交战中,刘裕不断挫败叛军,成为孙恩的噩梦,双方于浙江海盐交战时,刘裕带领数百人的敢死队破叛军数万人,而后又在江苏丹徒交战时,刘裕率军星夜兼程,以疲惫之师击溃十余万叛军。
最终,在刘裕的穷追不舍之下,孙恩走投无路投海自尽,三战三捷的刘裕,俘获盘踞数万人之多,晋升为建武将军,从此拉开征战的帷幕,而孙恩叛军刚刚剿灭,盘踞长江上游军事重镇的恒楚政权首领桓玄,趁京防空虚举兵反晋,面对声势浩大的荆楚大军,东晋北府将领刘牢之打算派人去桓玄营中讲和,刘裕苦劝无果,最后,桓玄直取建康城,不仅杀了东晋宗室权臣司马元显,还夺下刘牢之的兵权,刘牢之不听刘裕劝阻,落个自缢身亡的下场,桓玄篡位称帝,而麾下无兵的刘裕,只能暂时归顺桓玄,不露锋芒、以图后计。
两年后,刘裕看准时机,带领刘牢之的外甥何无忌和刘毅,收拢北府残兵一千七百多人在京口起义,杀了桓楚的驻军,被众人推上盟主之位的刘裕,继而传檄四方,很快得到各地的响应,不久便兵力大增,只用了三年时间,刘裕就完成了击败桓玄,送晋安帝司马德宗复位的惊天逆转,东晋的军政大权顺理成章落入刘裕之手,对外称“宋王”,成功复刻了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故事,历史本是轮回,皆是似曾相识。
几年后,刘裕两次北伐,先后灭亡南燕和后秦,将东晋末期的最高权力彻底握在掌心,先后废掉了晋安帝司马德宗、晋恭帝司马德文,之后万事俱备,刘裕命令司马德文下诏退位,五十八岁的刘裕受禅称帝,建立了“宋”,这也是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的开端,而刘裕也成了南朝第一帝。
登基之后,刘裕大刀阔斧改革吏治,打击门阀豪强,重用寒门子弟,减赋税,兴文教,这一系列举措为刘宋之初打开局面,奠定了元嘉之治的基础,可以说,论武力值,刘裕几乎秒杀一众帝王,他不仅在乱世中开一代盛世,也开了杀尽前朝贵族的先河,这位铁血帝王杀光留在江左的司马氏子孙,却没能避免刘宋内乱的隐患,刘裕在位仅仅两年,便病逝而终,使得刘氏子孙陷入了又一场权力的绞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