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8、鲍照:从微尘里向上努力着

鲍照,字明远,世称“鲍参军”,刘宋的文学家、文臣,一生经历五位帝王,官至太学博士、永嘉太守、散骑常侍。

鲍照出身于寒微落寞的士族家庭,却是不愿向命运低头的奋斗青年典范,可以说鲍照除了才华一无所有,他凭借这一身才华,鲍照成功跻身“元嘉三大家”之列,与谢灵运、颜延之一起成名,为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成就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鲍照和谢灵运的命运形成了鲜明对比,两位文豪都出身士族,人生际遇却有着天壤之别,谢灵运鲜衣怒马任性狂傲,而鲍照只能老老实实低调做人,靠实打实的勤奋,慢慢的从微尘里向上努力着。

南朝初期,门阀制度几乎是最为严苛的时期,“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是当时社会状况最真实的写照,鲍照祖上的确是做官的,但并非高级士族,所以到鲍照父亲这一代早就没什么祖荫庇佑了,于是拮据的生活,让鲍照在少年时就明白,想打破命运的桎梏,只能靠自身的奋斗,正史记载,鲍照“家世贫贱,早孤,少有文思。”所以,少年鲍照想满足自己的求知若渴,只能跋涉几十里路,到有藏书的人家抄书。

俗话说,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样的不懈奋斗,让鲍照稳稳接住了命运的转机,在二十二岁这年,鲍照创作了一首名为《拟行路难》的诗歌,开篇首句“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以惊雷之势劈开魏晋以来柔弱绮靡的诗风,于是,这首诗很快在建康城引起反响,很多寒门士子在读过此诗后落泪,因为诗中字字句句,皆是他们自身的境遇,怀才不遇、苦于没有上升机会,又不愿熄灭心中斗志。

鲍照的这首诗可谓一鸣惊人,不仅让寒门士子产生共鸣,还引来文坛泰斗颜延之的亲自寻访,虽然后来鲍照和颜延之同列“元嘉三大家”,但是在当时,鲍照不过是个无名小卒而已,能与颜延之把酒畅谈数日,必然是推动命运齿轮转动的一次关键节点,这一次的会面之后,鲍照的才华获得临川王刘义庆的关注,刘义庆编纂的《世说新语》流传千古,这位皇室文化大咖是南朝最大的文学天使投资人,对有真才实学的年青人非常珍惜,就这样,鲍照在刘义庆的青睐中获得实现抱负的机会,顺利进入王府担任侍郎,参与编校典籍和诗歌创作,就此推开了通向仕途的大门。

几年之后,鲍照终于等来了在仕途中跃升的时机,刘骏登基之后,鲍照献上《中兴歌十首》,使颇有文采的新皇帝龙心大悦,正所谓给老板留下好印象,升迁指定是迟早的事儿嘛,四年后,爱撰写文章的刘骏下诏,升鲍照为太学博士,兼中书舍人,相当于做了皇帝的高级秘书,这次升迁简直像鲤鱼跃龙门,让鲍照这位寒门文豪彻底突破门第森严的束缚,进入人生高光时刻。

但是,鲍照能走到这一步的原因,是自身才华过硬和刘骏的赏识各占一半,然而一朝天子一朝臣,刘骏去世之后,朝局迎来又一轮重新洗牌,身处乱世的文人鲍照,也随之进入悲剧的终章,时年,晋安王刘子勋的叛乱爆发,一身文人风骨的鲍照仍选择终于朝廷,最终在乱军中惨遭杀害,享年五十一岁,鲍照不幸离世之后,挚友虞炎将他的诗文整理辑录,并命名为《鲍参军集》,共有十卷流传于后世,这部诗文集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HeoQ4xtLA38rM1rXBAverwaC7rezxhqRj/4uHDuj1L2F/MGhujTm+3vV7tEaV/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