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长毛绒地毯上摆放着一只灰绿色的玩具熊,穿着连帽卫衣,眼睛圆溜溜,鼻头上蹭了一点点灰尘,两只耳朵不太对称,有明显的瑕疵。它静静地安坐在角落,被店员拿来装饰地毯。罗飒坐在家居商城的沙发椅上,端详这只玩具熊,莫名有些心疼。她想,应该用很低的价格就能将它买走,但家里已经有两只玩具熊,她没有计划再买一只回去。
此时的罗飒,思绪正在被另外一件事情缠绕,一件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事。闺密婉婷的生日快到了,不知道送什么礼物合适,她不擅长给人挑选礼物。婉婷是罗飒在这座城市最常联络的朋友,读研时候的室友,对方是学扬琴的,毕业第二年就嫁人了,嫁给一个中文说得比她都溜的老外。她老公过去在某知名科技公司上班,后来辞职专心在家做博主,在某网站上拥有十几万粉丝。罗飒关注了这位中国通的账号,他是位美食博主,经常做各种各样的甜品,视频风格幽默,满口地道的北京话,儿化音总是巧妙落下。罗飒觉得自己这位闺密可真幸福,上学时爱吃甜品,并且怎么吃都不容易发胖,毕业后就嫁给一个会做甜品的外国帅哥,没有照顾小孩的烦恼。真正让罗飒羡慕的是他们能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不用在意旁人的眼光,并且能够得到双方父母的支持。闺密也准备从事自由职业了,帮她老公剪视频。他们养了一只布偶猫和两只玄凤鹦鹉,她自己也注册了一个账号,打算做宠物博主。
每当羡慕完这位朋友的人生,罗飒总会陷入一种莫名的寂寞中,她甚至嫉妒不起来。婉婷从学生时代起就是这样一个敢想敢做的人。她悄悄将闺密视为某种榜样,对方一直走在她想走却不知道如何走的路上。她寄希望于自己也是这样的人,仿佛只要婉婷没有堕入传统常规的生活,她就能对自己的人生多一份信心。她心里也藏有相似的火苗,她与婉婷的友情正是建立在这一小簇火苗上。她知道,一旦停止对人生的想象和追求,她很快就会被一股强大的引力拽走,脱离这段被淡淡火苗照亮的友情,她们会渐行渐远,变得相互不理解。她与一些早年认识的朋友就是这样分开的,她能够猜想到结局。火苗尚未熄灭,却也从未敢真的让其燃烧,她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害怕承担选择的风险,还是因为别的。她仔细想了想,实际上并不知道自己真正要什么,而她一直以为自己知道,这个发现让她感到无比寂寞。
她想到自己还没有回复小穆的消息,她打开穆羽发来的请假短信,说学校里有活动,今天的课不能上了。她有些生气,觉得这孩子太过随意,为什么不提前讲?至少该提前半天。她已经坐上车才收到短信,这分明是通知,是雇主的语气,或许是穆太太长期对他娇惯的结果。穆太太生育算比较晚的,34岁才有的小穆,刚好又非常喜欢儿子,因此对他十分溺爱。穆羽小时候每次犯错被穆先生揍时,穆太太总会因为心软而上前阻拦,认为只要说一说就好了,不要真的动手,导致穆先生的惩罚变得越来越无效。她有些同情穆先生,明明意识到自己小孩的问题,却又无可奈何,尽管他也有责任。
罗飒的不满情绪是因小穆此前一些行为积累起来的。他非常聪明,知道如何能够让她开心,也知道怎样做可以挑衅到她而又不真的激怒她。罗飒对他有些了解,却又有些猜不透。这种猜不透本身不会带来挫败,让她感到挫败和愤怒的是,她总感觉这孩子能把她看透。罗飒还发现,小穆虽然看起来内向,只有一两个固定一起玩的朋友,平时不爱出门,但他实际上并不腼腆,而且很擅长分析别人的心理。如果他心情好,可以让聊天变得非常愉快,但有时又偏偏选择让你不开心的方式,她有些分不清他是否故意。
有一次,她当着小穆的面接了母亲的电话,说舅舅给她介绍了一个相亲对象。母亲拼命暗示她对方的家庭条件很好,是正规医院里的医生,姐姐是大学老师,有姐姐的话,将来还能分担一部分照顾老人的压力;唯一的缺点是身高不太高,母亲一定要她见一见。罗飒虽然有点不耐烦,但也并没有透露太多信息和情绪,快速搪塞几句后挂断电话。小穆却问她为什么和母亲的关系不好:“罗老师也会害怕家长吗?看起来像个小姑娘一样。”她当时十分惊讶,比起网络上很多人对原生家庭的吐槽,她与母亲的关系算不上糟糕,却也存在很多问题。研究生毕业后她很少主动联络,总是怕母亲突然问起各种“人生大事”,再进行一套价值观的评价和输出。罗飒有些恼羞成怒,感觉自己的边界被僭越。那节课她对小穆表现出莫名的苛刻,让他一遍遍重来弹错的地方,甚至在技巧上故意拔高了对他的要求,让他感到沮丧。她过后又有些后悔,知道他并无恶意,但也对这个少年又多了几分新的认识和困惑。
她倒也不愿意因为这类小的礼仪问题随便诘难人,何况小穆还是个孩子。既然已经在路上,索性过来逛街。她回复:“可以,但你不能这样通知别人,下次最好早点告知。”
餐具区模拟餐厅的布置,是一种体验式营销。漂亮的桌椅,精致的刀叉碗盏、烤箱锅具,好看的桌布和花瓶,她都喜欢。去年送给婉婷一台煮茶器,今年她打算送一套北欧风的组合餐具给她。但转念一想,她大概收到过许多类似的礼物。转而离开厨房餐厅用品区,逛来逛去,最终被一盏粉色灯罩的创意落地灯吸引,底座是实心松木做的,简洁有趣。她忍不住给自己也买了一盏,她想到美好的寓意,诸如照亮新的一年。
当真能够照亮吗?她不知道,但人们总会期望新一年比旧一年好,事实上,维持现在的收入状况和工作节奏,生活里别再空降糟糕的人,对当下的她来说就已经心满意足。至于感情,自打过完30岁生日,她就把找对象从人生必须完成的重要事项列表里画去,随缘就好。当然,列表中的事项逐年减少,并非已经完成,而是慢慢发现,人生中非完成不可的事其实很少。
缘分或许已经出现,但不属于她的缘分还能叫作缘分吗?经过大半年时间的近距离接触,她承认自己喜欢穆先生,每当看见他时,罗飒的心里都会不自觉飘过那团粉色的云,她不确定穆先生对此是否已经察觉。那双眼睛里似乎藏着一片辽阔的海,热情而深不可测,这些年经历过的爱恨别离、看过的风景,都藏在里面,是她不能完全理解和领悟的,因此分外着迷。人过三十,还能有这样的怦然心动,实属不易。这份怦然心动从那个傍晚延续到现在,深深烙在罗飒的心里,穆先生带给她的感觉没有变。过去,这份喜欢掺杂在仰慕和距离中,以至于她不敢上前辨认。如今,穆先生虽是单身又近在眼前,但仍是她高攀不起的人。她没有勇气向一个与自己父亲年纪相仿的人表明心意,也万万不敢让穆先生知晓这份心意,她不能够打破这段关系里的平衡和美好的感觉。这份感情是属于她自己的,她决计把它作为一个秘密,永远藏在心里。
回到家,罗飒把新买的增压喷头换上。出租屋的花洒由于小孔堵塞而压力不均,总是喷得到处都是,每次洗头总感觉冲不干净。晚上洗完畅快的热水澡,她感觉身体得到放松,似乎又有精力应对明天一整天的课了。
吹干湿发,敷上面膜,她坐在桌前,看着镜子里白白的一张脸,把面膜上多余的气泡用指腹轻轻推开、抚平。十一点半,手机屏幕倏然亮起,收到小穆发来的消息。他问:
罗老师,如果用一种动物比喻自己,您认为您是什么?
罗飒感到莫名其妙,不打算给予任何回应。放下手机后,又被这个莫名其妙的问题吸引:他为什么突然问这个奇怪又冒昧的问题?如果非用一种动物比喻……她陷入沉思,她到底像什么呢?企鹅?猫头鹰?为什么会想到这两种动物?是因为可爱,还是因为极寒之地、夜晚?她顺着这个问题再挖下去,就逐渐感到不舒服。
准备关灯睡觉,枕边的手机再次亮起,罗飒用一只手摸过手机。当她阅读屏幕上的句子时,混乱的心情瞬间在屋顶上空搅作一团。小穆再次发来消息:
罗老师有点像《名侦探柯南》里的灰原哀,总是习惯用冷酷掩饰敏感的内心,其实是来自深海里的鲨鱼吧?我希望自己是章鱼。我很喜欢章鱼,它是比人类更有智慧的生命。总觉得与您有很多共鸣,即使什么都不说,仿佛也能感受到您,像是遇见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虽然您比我大很多,但我没有感觉到代沟。我很欣赏您的地方是,您从不把我当小孩,不因为我的年纪就故意让着我,也不居高临下,据理力争的样子反而让人觉得亲切和感动。今天临时跟您请假是我不对,下次不会了。
从小穆的描述来看,罗飒感觉自己似乎是个很不成熟的人。但她清楚地听到自己心墙裂开的声音,海浪拍打着沙滩,风吹过树林,一些深海动物发出孤独的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