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中期以后,太子多年幼继位,围绕皇权的争夺,出现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到了东汉末年,东汉政权早已是千疮百孔,然而揭开这乱世序章的,一不是外戚,二不是宦官,三不是边疆民族,却是一个道士——黄巾起义的领导者张角。
张角凭什么能撼动四百年大汉根基?三国的乱世又凭什么因他而起?
在介绍张角之前,先来理顺一下儒家思想和道教的关系。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虽然不怎么谈鬼神,“子不语怪力乱神”,但并没有否认鬼神的存在。到西汉董仲舒时,儒家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的思想,认为上天是有意志的,人君为政应“法天”,行“德政”,“为政而宜于民”;否则,“天”就会降下种种“灾异”以“谴告”人君,如果不知悔改,“天”就使人君失去天下。当西汉末年,政治每况愈下、难以挽救之时,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汉朝皇帝应当退位让贤,以儒学宗师刘歆为首,大家认定这个“贤”就是外戚王莽。于是王莽代汉称帝,立志建造儒教教义描述的理想世界,却因施政脱离实际,引发天下大乱,身死国灭。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儒学士大夫的作用很难发挥。在这种背景下,道教便登场了。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承袭了上古的巫术传统、老庄的道家思想、燕齐两地(河北、山东)的方术与民间天神信仰等大部分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了以“道”为最高信仰的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主要宗旨是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济世救人。早期原始道教与儒家思想的共通之处很多,也有浓重的救世情结。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儒学逐渐成为主流,道教徒日益被边缘化,东汉以后甚至被禁止做官。所以,道教徒越来越不满意。早在东汉之初,原始道教徒与儒家学派之间就已经爆发过多次冲突。到了东汉中后期,随着政治日坏,原始道教徒起事更是一浪高于一浪。这就说到张角了。